郭沫若写了许多抒情性散文,被他自己称作()。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郭沫若写了()和()两本诗集。《屈原》是郭沫若的戏剧代表作,其中()的朗诵是最能体现屈原斗争精神的。
《战声集》;《蜩螗集》;《雷电颂》
1920年郭沫若先后写了()、()和()三个诗剧,收进诗集《女神》之中。
《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徐志摩诗《沙扬娜拉》中“沙扬娜拉”是()语()的意思。该诗从形态、声音、感情等方面抒写了()时的情景。
《乡愁》一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了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冰心,原谢婉莹,她在印度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迦比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创作的《繁星》和《春水》,集中体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是人们公认的小诗创作的最高成就。 B:《繁星》的作者是巴金,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抒写了“我”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 C:《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亦称《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D:《往事依依》作者于漪,课文通过“我”对一些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根据提示填空。
余光中的《乡愁》—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作者借助( )( )( )( )四个意象,再现了母子别、新婚别、生死别、故乡别的情景,抒发了诗人思乡怀亲、眷恋祖国的深情。
《次北固山下》中直接抒写诗人作客他乡愁绪的句子是: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文默写。(10分)
①溯回从之,道阻且长。 , 。(《诗经• 蒹葭》)
②《与朱元思书》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山势的句子是 , 。
③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写作者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戍边抗敌的渴望的词句是:
, ?
④乡愁是什么?乡愁在崔颢眼里是“ , 。”;
乡愁就是李煜《相见欢》所诉的“ , ”的缠结思绪。
[fe2b6661c91ed069.gif]
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条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她在那头。
A:本诗以纪实的手法,按时间顺序抒写了作者自己“少小离家”到“老大难归”的思乡情愫 。 B: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C: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的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D:诗歌有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有叠词、有变换的量词,加强了诗歌的音韵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