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6.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3分)

 答案: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喜爱) ;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爱,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评分:共3分。前一问1分,后一问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王冕的《白梅》,完成7、8、9三题。 (7分)

白 梅 (元)王 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用桃杏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蒸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7.第一句写白梅生长的环境,意在表现梅花 。(2分)

8.第二句运用 手法,进一步写梅花 。(2分)

9.三、四句是写的想象之景,诗人借梅写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3分)

[a94bcc870e22c13d.jpg]

新 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5.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2分)

16.“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3分)

[292c781b402dd275.jpg]

刘攽(宋)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7.本诗描写的季节应是 ,从诗中的 可以得知。(2分)

8.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展示的是雨后池上春景的静态美。

B.“淡磨”二字颇可玩味。施者是春雨,受者是池面,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好比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比中有比,比中有拟人,这就使“水如镜”这一浅俗的比喻有新鲜之感。

C.雨后池上景物之美,诗人既写其静态,又写其动态,不仅显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收到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D.“忽起”二字,首先造成突兀之势,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动而静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动感。

7.春季;东风、垂杨、荷(三者中任意一个即可)    8.D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9.诗人在诗中把羁旅流离的弟兄骨肉比作“ ”和“ ”。 (2分)

10.除了思念亲人,这首诗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9.千里雁   九秋蓬

10.厌恶战争,渴望过着天下太平的生活。

阅读《过零丁洋》,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4、诗人在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以“风飘絮”形容 ,以“雨打萍”比喻 (2分)

15、请从抒情方式和内容上对尾联做点简要赏析。(2分)

14、风飘絮”比喻宋王朝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雨打萍”比喻自己一生时起时伏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15、尾联直抒胸臆,诗人认为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史册,诗句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诗人的名族气节。

东湖新竹

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影离离。归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导处随。

(选自:《千家诗》)

【注释】①插棘编篱:即用荆棘编成篱笆。②解箨:竹竿生长过程中逐步脱落的外壳。③放梢:竹梢生长伸展。④簟:一种轻便细巧的竹席。

7.“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请用形象语言描绘这两句话呈现的意境。(2分)

8.“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影离离。”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写景手法?有怎样的效果?(2分)

9.阅读郑板桥的《新竹》,试比较两首诗描写新竹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龙孙:竹笋的别称。)

7.示例:竹林边清风卷起,仿佛秋天的凉爽已经到了。炎炎夏日坐在竹边,却依然凉爽宜人,也浑然不知正午的灼热。

8.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形象逼真地描画出新竹成长过程中的特点,读后使人如见如闻。

9.陆游写趣寄情,描写新竹,表达诗人对竹林的爱慕和想往。郑板桥写竹寓理,诗中的竹子,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8-9题。(5分)

【甲】登岳阳楼 杜甫 【乙】江汉①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释】①江汉:长江、汉水之间。

8.两首诗均写于诗人晚年漂泊之际,两首诗中分别体现作者对故乡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甲】,【乙】。(2分)

9.有人认为乙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3分)

8.【甲】诗:亲朋无一字;【乙】诗:江汉思归客。(每空1分,共2分)

9.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要联系“不必取长途”。(3分)

早作

裘万顷(宋)

井梧飞叶送秋声,篱菊缄香待晚晴。

斗柄横斜河欲没,数山青处乱鸦鸣。

【注释】(1)井梧:井边的梧桐树。(2)缄:包藏。(3)斗:北斗星 (4)河:银河。

6、诗中“井梧飞叶”与“ ”的景致非常具有秋天的味道。诗句“ ”点明了文题中的“早”字,意为此诗是诗人在黎明破晓之时创作。(4分)

7、诗人怎样营造出山中清晨宁静的氛围?请结合第四句做分析。(3分)

6、篱菊缄香    斗柄横斜河欲没

7、 示例:鸦鸟乱鸣划破了清晨的寂静,更是以声来衬托出青山深处的黎明的静谧。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