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郑愁予的《雨说》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B:《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全诗意境优美而又广大深邃,是诗人的生命情感对大自然的敏锐的心灵感应,使读者深深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之情。 C:《夜》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全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诗人安适、宁静的心境。 D:《星星变奏曲》是以“星星”为主要意象,运用夸张手法,以情景的变换来丰富“星星” 的意象,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的。
对下面这首《渡桑干》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干河在并州北面约二百公里处)
A:第一句写诗人远离家乡咸阳,在并州已经住了整整10年。 B:第二句写10年来,诗人虽然日夜盼望能重返故乡,但始终仅仅盼望而已。 C:最后两句通过“渡河”、“回首”的形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重返故乡的绝望心情。 D:这首诗的成功在于运用形象、含蓄的表达技巧,抒发了诗人对客居地的热爱情感。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真挚而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在古诗词中很常见,诗人往往借酒抒发情感:范仲淹 “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表达了忧国思乡之情;苏轼的“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抒发了报效国家、建功立业之情;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 ____________”表达了喜悦之情;
燕然未勒归无计;酒酣胸胆尚开张; 青春做伴好还乡。
对下面这首《渡桑干》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干河在并州北面约二百公里处)
A.第一句写诗人远离家乡咸阳,在并州已经住了整整10年。
B.第二句写10年来,诗人虽然日夜盼望能重返故乡,但始终仅仅盼望而已。
C.最后两句通过“渡河”、“回首”的形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重返故乡的绝望心情。
D.这首诗的成功在于运用形象、含蓄的表达技巧,抒发了诗人对客居地的热爱情感。
D
解析:
(抒发思念故乡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题多景楼 王 琮 秋满阑干晚共凭,残烟衰草最关情。西风吹起江心浪,犹作当时击楫声。【注】此诗作于宋室南渡后。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简要分析诗人是怎样抒发这一情感的。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故国沦丧之痛和希望收复中原的情感。(2分) 2)诗人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整首诗全是景语,但句句关情,诗人以残烟、衰草、西风等秋景,来象征沦丧的故国,悲秋实际是悲故国。巧用典故。诗人借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曲折表达志在收复中原的意愿。(4分,“借景抒情”与“巧用典故”各1分;具体分析2分)附《题多景楼》鉴赏【简析】这首绝句以凄景写壮心,抒发诗人慷慨报国之情,格调高亢激越,而又不乏含蓄蕴藉。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登高致思,则神交古人,穷乎遐迩,系乎忧乐”。这首诗正是这样写的。前两句“穷乎遐迩”,不由令人想起王安石《桂枝香》中的“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但寒烟衰草凝绿”。但王琮写得更深沉,有“黍离”之悲,不仅仅象王安石为了发古之幽思,而是将自己融入诗中。后两句用景物描写和用典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凛冽的西风吹起江中的浪涛,诗人把它比作祖逖中流击楫而发出的声响,自然是“心潮逐浪高”,“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雄心壮志不禁涌上了心头,此时也不乏有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那种感事、伤时、忧国的意味。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泊扬子岸 鲍溶【注】
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林藏初霁雨,风退欲归潮。
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客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
【注】鲍溶,初为隐士,后客居他乡。
(1)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1)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1分)诗人衣衫单薄,天气越来越寒冷,“客衣”之“薄”与“寒气”之“饶”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且有因果关系。突出了诗人羁旅途中的艰辛,抒发了漂泊失意之叹。(2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题多景楼
王 琮
秋满阑干晚共凭,残烟衰草最关情。
西风吹起江心浪,犹作当时击楫声。
【注】此诗作于宋室南渡后。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简要分析诗人是怎样抒发这一情感的。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故国沦丧之痛和希望收复中原的情感。诗人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整首诗全是景语,但句句关情,诗人以残烟、衰草、西风等秋景,来象征沦丧的故国,悲秋实际是悲故国。巧用典故。诗人借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曲折表达志在收复中原的意愿。
附《题多景楼》鉴赏
【简析】
这首绝句以凄景写壮心,抒发诗人慷慨报国之情,格调高亢激越,而又不乏含蓄蕴藉。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登高致思,则神交古人,穷乎遐迩,系乎忧乐”。这首诗正是这样写的。
前两句“穷乎遐迩”,不由令人想起王安石《桂枝香》中的“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但寒烟衰草凝绿”。但王琮写得更深沉,有“黍离”之悲,不仅仅象王安石为了发古之幽思,而是将自己融入诗中。
后两句用景物描写和用典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凛冽的西风吹起江中的浪涛,诗人把它比作祖逖中流击楫而发出的声响,自然是“心潮逐浪高”,“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雄心壮志不禁涌上了心头,此时也不乏有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那种感事、伤时、忧国的意味。
根据你对诗人所抒发的情感的理解填空,每个空格不超过5个字。
《沁园春·长沙》抒发了__的 (1),《雨巷》抒发了戴望舒对丁香姑娘的 (2),《再别康桥》抒发了徐志摩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艾青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
(1)壮志豪情(革命豪情)(2)朦胧爱情(思恋之情)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既考查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考查对课文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答题时必须紧扣课文内容,切合课文实际。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