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的祭祀舞“四片瓦”以()为图腾,寓为保佑农家五谷丰登、粮食满仓之意。

A:青蛙 B:马 C:羊 D:牛

为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抒情诗发展奠定基础的是()

A:普罗旺斯抒情诗 B:但丁《新生》 C:彼得拉克《歌集》 D:《特里斯丹和依瑟》

顾炎武《郡县论》提出的中心问题是()。

A:寓君主之意与封建之中 B:寓王权之意于郡县之中 C:寓郡县之意于封建之中 D: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

李商隐无题诗的特色是()

A:善于描写隐秘难言的爱情心理 B:政治上的讽谕与抒情相联系 C:借托史事,寄寓吊古伤今之意 D:以华美辞藻取胜,抒写艳情

赏析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小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本诗押韵的字是 ,韵脚是

2、这是一首送别诗,交代送别地点的句子是 ;虚写景物的诗句

3、“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

4、这首诗表达出来诗人的思想感情是( )

A.悲伤流泪 B.离愁别绪 C.深厚情谊 D.黯然伤别

5、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的是( )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

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1、津、人、邻、巾;

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3、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的朋友时刻关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

4、C

5、D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出来诗人的思想感情是( )

A.悲伤流泪 B.离愁别绪 C.深厚情谊 D.黯然伤别

2.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

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1.C 

2.D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空1分)

(1)成语“秋水伊人”(指思念中的那个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 , 。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比兴的笔调,暗含闻听好友被贬龙标的心情的句子是: 。

(3)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叙述将别之时,但见关中大地雾霭弥漫、城楼高耸,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奠定抒情基调的诗句是: , 。

16、(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杨花落尽子规啼。(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15.补写出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

(2)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 。”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5)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

(6)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7)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或从视角和听角着笔,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

(8)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6)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8)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解析】

试题解析:注意重点字“阙”“风烟”“侧畔”“凝”“嶂”。本题属于“理解默写型”,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篇名句”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下图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之画作。下述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 ①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于一体 ②取兰香而不艳之意,寓文人清高之人格 ③以简约为特色,凸显文人创作之个性 ④注重水墨运用,凸显抒情写意之效果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