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自由,向我们来了
田间
悲哀的
种族
我们必须战斗啊!
九月的窗外,
亚细亚的
田野上,
自由呵……
从血的那边,
从兄弟尸骨的那边
向我们来了,
像暴风雨,
像海燕。
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新诗。
B.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自由诗。
C.《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新格律诗”。
D.《自由,向我们来了》是新诗中的“自由诗”。
2.下面说法错的一项是( )
A.《再别康桥》中的这两节分别押“ai”和“iang”的韵。
B.《自由,向我们来了》这一节押“ian”韵。
C.《再别康桥》节奏比较舒缓。
D.《自由,向我们来了》节奏短促如鼓点。
3.对《再别康桥》这两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招手作别”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②开头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淡淡的惆怅失落之感。
③“艳影”是“夕阳”中的“金柳”在水中的倒影,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明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之情。
④诗人心中“荡漾”着“波光里的艳影”,是诗人把魂萦梦牵的康桥比作一个美丽的姑娘的倩影,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4.对《自由,向我们来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作者呼吁我们民族不能再忍辱负重了,必须投入战斗。
②作者呼吁我们必须和悲哀的种族战斗。
③语句短促,是对自由的急切呼唤。
④诗中体现的是一种紧张激烈的情绪。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B
2.B
3.D
4.B
对下面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天的梦 戴望舒 迢迢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是静静地来了,但却戴着沉重的昔日。 唔,现在,我是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A:这首诗实际上写了两个“秋天的梦”:“牧羊女的梦”和“我的梦”。是“我”听到牧羊女的诉说而引发了自己的梦。 B:牧羊女的梦是“牧女之恋”,从全诗的思路脉络看,能够判断“我的梦”也是“有关恋情的”。正是因情入梦,以梦抒情。 C:“牧羊女的梦”像羊铃那样迢遥,像落叶那样曼妙,是清纯而温暖的。“我的梦”,则是沉重、寒冷、忧郁的。 D:全诗四节,形成了一个对应式结构,许多信息就是从对应、对比中传达出来,显得简捷而又有蕴藉。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偶 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溢于言外。
B.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
C.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似”之类的标题,当会富有诗味。
D.“云”、“波”、“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
C
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
(一)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1.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________,以细雨表现了________的天气特点。
2.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把“逢着”改为“飘过”,又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特征。
1.幽僻 阴沉、郁闷
2.形成回环叠唱的效果;表明了追求理想的坚贞与执著 这种追求的虚幻与迷惘,反映了诗人当时复杂、矛盾。
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__;“我”在__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C: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D: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淮上渔者(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获:草本动物,形状像芦苇。
⑴.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性的两个字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⑵.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举行描述。
【答案】(1)逐 移(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夷愉的情景:鹤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
鱼,儿孙们喜上眉梢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意思对即可)
选出下列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
春望
1一个人能结交几个文雅博学的朋友,正所谓“ , ”
那将是人生一大乐事。(刘禹锡《陋室铭》)
2黎明社区的部分小学生放学后无人看管,张大爷退休后主动承担了看护任务,他用行动诠释了
“ , ”这句诗的内涵。(龚自珍《己亥杂诗》)
3孝有三: , ,其下能养。(《礼记》)
略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A:颔联借用“孤灯”与“一雁”意象,渲染了孤独凄凉的氛围。 B: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迸”写出了乡愁之强烈;“入”,将乡愁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乡愁之绵长。 C:诗人停舟钱塘,入市沽酒,借酒消愁,思乡之愁终于得以派遣。 D:这是一首羁旅诗,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