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B.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

C.“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白沙堤”这些词语,都突出了西湖早春的特点。

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

C

阅读《渔家傲》,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本词上阕描写边塞 ,下阕抒情。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 的艺术风格。

(2)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1)荒凉的秋景   苍凉悲壮(每空1分,意对即可)  (2)B

阅读宋词,完成(1)—(3)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从词中的哪两个典型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

答:

(2)赏析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答: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2)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兵士们欢欣鼓舞,军中奏起战斗乐曲的场面,突出表现雄壮的军容和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军营里摆出了将士们享用的牛肉,各种乐器奏响了悲壮粗犷的战歌,显现出军容的整齐、壮观,将士们的情绪高昂,欢欣鼓舞。)

(3)抒发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表达作者壮志未酬身先老,空怀一腔报国之志的悲愤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时间;心情(或感情)

(2)描绘一幅在水天辽阔、乌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风雨中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凛冽的西风中悲鸣的画面。表达作者远离家乡、孤独凄凉的愁苦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 ,言外之意是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答:

(1)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2)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成都曲

【唐】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1)从全诗来看,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绘成都的?

答:

(2)本诗的最后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答:

(1)自然景色  市井景况

(2)最后一句通过问句,写夜宿处所的难以选择。照应上句的“多酒家”,侧面写市井的繁华,表达对成都太平生活的喜爱。

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首联写诗人春之所见,其中“ ”字写出了怵目惊心之景,“ ”字写出了满目凄然之景。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

(1) 破   深

(2)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C: 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D: 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题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 ,尾联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答:

(1)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思乡  

(2)“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阅读《浣溪沙》,回答后面的题目。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说说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

答: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飞花”比作“梦”,把“丝雨”比作“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飞花轻盈、细雨蒙蒙的特点,新奇传神。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