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

(1)甲烷(CH4)是一种清洁能源,在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   ,0.1mol含有   个甲烷分子,质量为   g.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分析下表,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   

1g物质完全燃烧

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g

放出的热量/kJ

甲烷

2.75

56

3.67

32

(3)为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则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4)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和天然气.

(5)很多天然矿石中含有碳元素,菱锰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锰(MnCO3),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6)液态二氧化碳可用于扑救档案室发生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后不会污染档案

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1)CH4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0.1mol甲烷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0.1mol×6.02×1023个=6.02×1022个,0.1mol×16g/mol=1.6g,甲烷燃烧的方程式为:CH4+2O2[3c5a4b0bc29b4455.png]CO2+2H2O;

(2)由表中中数据可知,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等质量的天然气和煤完全燃烧,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煤,放出的热量高于煤;

(3)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图示中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水分子反应,生成了一个易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氢分子,所以,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4)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5)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x+(+4)+(﹣2)×3=0,x=+2;

(6)

A.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故A正确;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从而起到灭火的目的,故B正确;

C.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降低温度使其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但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C错误.

答案:

(1)3:1 6.02×1022 1.6 CH4+2O2[ef286e6ce63a52fc.png]CO2+2H2O

(2)等质量的天然气和煤完全燃烧,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煤,放出的热量高于煤.

(3)1:1

(4)石油

(5)+2

(6)AB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实验室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用G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   (选“a”或“b”)通入,装置C与装置B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4)用二氧化锰和双氧水混合制氧气时,   (填“能”或“不能”)用C装置,理由是   

解: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①试管;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属于固故加热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96552f4df8e82f9e.png]2KCl+3O2↑;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G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a进;

装置C与装置B相比,其主要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装置C适合块状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并可控制反应速度,因为二氧化锰为粉末状固体,用二氧化锰和双氧水混合制氧气时不能选用装置C;

答案:

(1)试管;

(2)2KClO3[76701bccd6b1e794.png]2KCl+3O2↑;

(3)CaCO3+2HCl═CaCl2+H2O+CO2↑;a;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不能;二氧化锰是粉末状固体.

我国某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迹是以地心F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若它的近地点A距离地面m公里,远地点B距离地面M公里,地球半径为R公里,则该卫星轨迹的离心率e是(  )

A: B: C: D: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