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72岁,排便时突然跌倒,呼之不应。诊断为心脏骤停。有陈旧心肌梗死和糖尿病病史。

该患者心脏骤停最可能的病因是

A:高钾血症 B:心包填塞 C:心脏破裂 D:肺栓塞 E: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入晚期,即内脏病变期后,心脏受累严重。仔细比较正常心脏和病变心脏变化。

如图为正常心脏,则图2心脏发生了什么改变 ( )

A:左心室离心性肥大 B:右心室离心性肥大 C:左心室向心性肥大 D:右心室向心性肥大 E:全心肥大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入晚期,即内脏病变期后,心脏受累严重。仔细比较正常心脏和病变心脏变化。

此种改变表明心脏仍处于何种状态 ( )

A:正常状态 B:代偿状态 C:失代偿状态 D:心衰状态 E:以上都不是

患者女性,48岁,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收住院。入院时T36.5℃,HR89次/分,BP128/78mmHg,二尖瓣面容。昕诊双肺呼吸音低,对称,房颤心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听诊区均可闻及I3级以上杂音。患者入院后经充分的术前检查和准备,拟在全麻复合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

提示:换瓣手术进程顺利,主动脉阻断90min。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行复跳。辅助循环时间已达1/3主动脉阻断时间,各项指标满意,准备停体外循环。提问: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停止转流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A:畸形矫正或瓣膜置换等手术已完成 B:鼻咽温度达33~34℃ C:心电图显示良好的心律和心率 D:肝素已用鱼精蛋白充分中和 E:心脏功能已能维持 F:pH,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在正常范围

肾脏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以分泌多种激素

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和水钠排泄,降低血压

A:球旁细胞分泌肾素 B:肾脏尚能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 C:肾皮质和肾髓质能合成PGE,PGA D:肾间质产生1-羟化酶,使25-羟维生素D转化成1,25-(OH)-D E:肾脏生成缓激肽

某男性患者,55岁,因“右下肢疼痛无力,行走时加剧3年”来诊。曾以腰椎椎管狭窄治疗无效。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5年,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查体:BP 170/80 mmHg。血常规和尿常规正常。超声:右肾动脉起始部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2.6 m/s,右腘动脉PW峰值血流速度28 cm/s,加速时间180 ms。

对该患者的肾脏和腹部行超声检查,尚须补充的重要内容包括

A:双侧肾脏大小 B:肾皮质厚度 C:肾盂宽度 D:肾段动脉加速度和加速时间 E:肾段动脉阻力指数 F:同水平腹主动脉血流速度 G:肾静脉血流速度

5岁女童,1周前受凉发热,咳嗽、咳痰;先是咳黏液,近2天咳嗽、咳痰加重,咳脓痰,并伴有呼吸困难。体格检查:体温39℃,脉搏156次/分,呼吸24次/分。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鼻翼扇动。听诊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心音低钝,心率156次/分,心律齐。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0×10个/L。X线检查:左、右肺下叶散在分布的灶状阴影。入院后经积极治疗症状未见减轻,之后患者很快出现了肝、脾脏肿大,病情逐渐加重,抢救无效死亡。尸检主要见:左、右肺下背叶侧,肺表面和切面均见多灶状和小片分布的实变病灶。肝脏、脾脏和肾脏肿大,被膜紧张。显微镜下:气管和左、右主支气管壁弥漫性炎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肺内实变病灶可见细支气管壁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内有大量脓细胞和渗出物,其周围肺泡腔内充满纤维素、水肿液和大量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部分区域病灶相互融合成片。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淤血、脾淤血明显和肾脏髓质血管明显扩张淤血。

本病例,尸检时肝、脾和肾脏肿大。显微镜:肝、脾淤血明显和肾脏明显的淤血,提示该病例有

A:急性右心衰竭 B:慢性左心衰竭 C:体循环淤血 D:右心排出量增多 E: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 F:肺间质纤维化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