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性患者,18岁,阵发性鼻腔出血,伴有鼻塞、流涕2年入院。查体:体温36.7℃,呼吸20次/分,脉搏82次/分,血压123/78mmHg,鼻咽部可见一分叶状红色肿物,表面光滑而富有血管。查血尿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

为了解鼻咽部肿瘤的血液供应情况,下列哪项检查最有价值

A:CT B:电子纤维鼻咽镜 C:DSA或MRA D:PET-CT E:B超

某女性患者,36岁,因“左侧耳鸣6个月,双侧颈部上段肿物2个月”来诊。查体:鼻咽左侧壁肿物,左颈Ⅱ区触及1枚淋巴结,3.5 cm×3.5 cm,右颈Ⅱ区触及1枚淋巴结,2 cm×3 cm,质中,活动,无压痛;脑神经无麻痹。影像学检查:鼻咽部肿物侵犯顶后壁、左侧头长肌、左侧咽旁间隙、左侧翼内肌及翼外肌,颅底骨质无破坏,双颈Ⅱ区淋巴结肿大,最大3 cm×3 cm;未发现远处转移。鼻咽肿物活检: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

经根治性放射治疗,颈部肿物消失。2年后右颈上段再现肿物。查体鼻咽部未见肿物,右颈上段触及1枚淋巴结,3 cm×4 cm,质硬,活动,无明显压痛。影像学检查鼻咽未见明显复发,右颈Ⅱ区1枚淋巴结,2.5 cm×3.5 cm,中央坏死,未侵犯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未发现远处转移。首选治疗方案是

A:诱导化学治疗+颈部同步放射化学治疗 B:颈部同步放射化学治疗+辅助化学治疗 C:颈淋巴结清扫术 D:顺铂+5-FU+西妥昔单抗化学治疗 E:颈淋巴结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某女性患者,51岁,因“双侧颈部上段肿物伴左侧面部麻木6个月”来诊。查体:PS=1;鼻咽左顶后壁、侧壁肿物,双侧颈部Ⅱ、Ⅲ区淋巴结肿大,最大者5 cm×5 cm,质硬,固定;左侧三叉神经上颌支麻痹。MRI:鼻咽肿物侵犯左侧咽旁间隙,颅底骨质破坏,双侧颈部Ⅱ、Ⅲ区多个淋巴结肿大,最大者4 cm×4 cm。PET-CT:右肺多发转移灶。鼻咽肿物活检: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

首选治疗方法是

A:化学治疗 B:肺部手术+鼻咽和颈部姑息性放射治疗 C:最佳支持治疗 D:EBV特异性CTL免疫治疗 E:西妥昔单抗治疗 F:鼻咽肿物切除+颈淋巴结清扫+肺部手术

某女性患者,51岁,因“双侧颈部上段肿物伴左侧面部麻木6个月”来诊。查体:PS=1;鼻咽左顶后壁、侧壁肿物,双侧颈部Ⅱ、Ⅲ区淋巴结肿大,最大者5 cm×5 cm,质硬,固定;左侧三叉神经上颌支麻痹。MRI:鼻咽肿物侵犯左侧咽旁间隙,颅底骨质破坏,双侧颈部Ⅱ、Ⅲ区多个淋巴结肿大,最大者4 cm×4 cm。PET-CT:右肺多发转移灶。鼻咽肿物活检: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

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有( 提示 经6个疗程DDP+5-FU+西妥昔单抗化学治疗后,肺部PET-CT病灶临床完全缓解。)

A:鼻咽和颈部根治性放射治疗 B:同步放射化学治疗 C:观察,无须处理 D:口服FT-207 E:西妥昔单抗维持治疗 F:加用1~2个疗程巩固疗效

某女性患者,51岁,因“双侧颈部上段肿物伴左侧面部麻木6个月”来诊。查体:PS=1;鼻咽左顶后壁、侧壁肿物,双侧颈部Ⅱ、Ⅲ区淋巴结肿大,最大者5 cm×5 cm,质硬,固定;左侧三叉神经上颌支麻痹。MRI:鼻咽肿物侵犯左侧咽旁间隙,颅底骨质破坏,双侧颈部Ⅱ、Ⅲ区多个淋巴结肿大,最大者4 cm×4 cm。PET-CT:右肺多发转移灶。鼻咽肿物活检: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

目前的治疗方案为( 提示 经鼻咽和颈部根治性放射治疗后病情稳定2年,复查B型超声肝多发转移。予DDP+吉西他滨化学治疗3个疗程后肝转移病灶进展;PS=3。)

A:紫杉醇+卡铂+吉西他滨 B:卡铂+西妥昔单抗 C:DDP+西妥昔单抗 D:紫杉醇+西妥昔单抗 E:最佳支持治疗 F:肝移植

某男性患者,46岁,鼻塞、涕中带血2周。查体颈部淋巴结增大。专科检查发现,鼻咽腔黏膜肿胀,右侧咽隐窝消失。CT表现如下图。

关于鼻咽癌,表述正确的是

A:以鳞癌居多 B:早期可表现为鼻咽侧壁平坦、僵直、咽隐窝消失 C:常伴囊变或钙化 D:注射对比剂后,肿瘤呈轻度强化 E:对骨的侵犯可为单纯性骨破坏、骨质硬化或两者兼有 F:病变常沿颅底孔道侵犯

某男性患者,18岁,阵发性鼻腔出血,伴有鼻塞、流涕2年入院。查体:体温36.7℃,呼吸20次/分,脉搏82次/分,血压123/78mmHg,鼻咽部可见一分叶状红色肿物,表面光滑而富有血管。查血尿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

为了解鼻咽部肿瘤的血液供应情况,以下哪项检查最有价值

A:CT B:电子纤维鼻咽镜 C:DSA或MRA D:PET-CT E:B超

关于鼻咽部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A:鼻咽侧壁有咽鼓管咽口、咽隐窝、圆枕等结构 B:鼻咽顶为腺样体 C:鼻咽前界为后鼻孔、软腭等 D:鼻咽后壁是鼻咽癌好发部位 E:鼻咽部是呼吸道的重要部位,常由此引起鼾症

老年人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部鼻出血的主要来源()

A:利特尔区(Litter’s area) B:克氏静脉丛(Kiesselbach’P1exus) C:鼻咽静脉丛(Woodruff’s plexus) D:鼻后静脉丛 E:鼻中隔静脉丛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