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男,57岁。2天前曾感心悸,心烦,周身乏力,胸闷不舒等症状。今晨起上腹部剧疼,伴有恶心,出虚汗而来院。查体温38.2℃,主率100次/分,律齐,血压80/60mmHg,呼吸21次/分,面色苍白,心脏听诊:心界不大,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心电图示:V1~V5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T波倒置
血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查中,起病后2小时内升高,12小时达到高峰,24~49小时内恢复正常的是
A:肌钙蛋白I B:肌钙蛋白T C:肌红蛋白 D:肌酸激酶同工酶 E:乳酸脱氢酶
起病6小时内升高,24小时高峰,3~4天恢复正常
A:是急性心肌梗死CK变化规律 B:是急性心肌梗死CK-MB变化规律 C:是急性心肌梗死LDH变化规律 D:是急性心肌梗死AST变化规律 E:是急性心肌梗死TnT变化规律
下述胸片分别符合下述何种疾病的典型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TnT变化规律
A:起病6小时内升高,24小时高峰,3~4日恢复正常 B:起病4小时内升高,16~24小时高峰,3~4日恢复正常 C:起病8~10小时升高,2~3日时高峰,1~2周正常 D:起病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3~6日恢复 E:起病3小时升高,第2~5天出现平坦峰,持续3周
13岁女孩。多食,多饮,多尿,人渐消瘦2个月余。经查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尿糖阳性,确诊为糖尿病。
昨天下午,患儿出现发热,咳嗽,精神萎靡,同时伴腹痛,恶心,呕吐。患儿自服退热片。今晨起患儿出现昏迷。昏迷的最可能原因是( )
A:感染性休克 B:低血糖昏迷 C:糖尿病乳酸酸中毒 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起病6小时内升高,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
A:急性心肌梗死CK变化规律 B:急性心肌梗死CK-MB变化规律 C:急性心肌梗死LDH变化规律 D:急性心肌梗死AST变化规律 E:急性心肌梗死TnT变化规律
起病4小时内升高,16~24小时高峰,3~4天恢复正常
A:是急性心肌梗死CK变化规律 B:是急性心肌梗死CK-MB变化规律 C:是急性心肌梗死LDH变化规律 D:是急性心肌梗死AST变化规律 E:是急性心肌梗死TnT变化规律
某市某单位有职工300人,2000年8月26日~9月1日7天内发生痢疾80人,发病高峰在后3天,但9月3日尚有2例发生,后经医疗机构确认为细菌性痢疾,并上报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当地卫生防疫机构12小时内派人前往该单位,对患者的接触物品、餐具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
根据上述病例的分布情况,下述推论可能性最大的是
A:这是由于痢疾的持续传播引起的最终流行 B:痢疾的发病率是季节性升高的 C:这是一次经食物和水源传播引起的痢疾大流行 D:持续暴露于受污染的饮用水从而造成了上述的流行 E:短时间内大量人口暴露于污染的水源或食物引起的痢疾暴发,继之接触传播
7日龄内羔羊,病初精神委顿,低头拱背,不想吃奶。不久就发生腹泻,粪便恶臭,有的稠如面糊,有的稀薄如水,到了后期,有的还含有血液,直到成为血便。病羔逐渐虚弱,卧地不起,常在1~2d内死亡。也有个别病羔,腹胀而不下痢,或只排少量稀粪(也可能带血或呈血便),其主要表现是神经症状,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流白沫,最后昏迷,头向后仰,体温降至常温以下。病情严重,病程很短,若不加紧救治,常在数小时到十几小时内死亡
对出现腹泻的病羔不能使用的治疗处方是
A:磺胺胍0.5g,鞣酸蛋白0.2g,次硝酸铋0.2g,碳酸氢钠0.2g,水调灌服 B:土霉素0.2~0.3g,胃蛋白酶0.2~0.3g,加水灌服,每日2次 C:青霉素、链霉素各10万~20万U,肌内注射,0.05%阿托品0.2mL,皮下注射。每日2次 D:硫酸新霉素0.5g,次碳酸铋0.5g,水调灌服,每日2次 E:10%硫酸镁500mL,土霉素0.3g,一次灌服
起病6小时内升高,24小时高峰,3~4天恢复正常()
A:是急性心肌梗死CK变化规律 B:是急性心肌梗死CK-MB变化规律 C:是急性心肌梗死LDH变化规律 D:是急性心肌梗死AST变化规律 E:是急性心肌梗死TnT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