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地理环境复杂,既有荒芜的无人区,也有富饶的绿洲地带。
在美丽富饶的祖国宝岛——台湾,世世代代居住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是()族。
四川盆地的中央是富饶的成都平原,汉族人在()以前就已经大量居住在这一地区。
著名学者张政烺题词是:广阔富饶齐国地,乐业安居()。
在美丽富饶的祖国宝岛台湾,世世代代居住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她是什么民族?
《中国国家地理》根据富饶的程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评出我国十大“新天府”,苏北平原名列其中。下列叙述中,属于其入选条件的有( )。
A:灌溉与泄洪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条件 B: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了粮食产量 C: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生产力 D: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讟(dú)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二年,公卿奏日:“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于再三,竞不许。 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徵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俭约》,略有删节)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所论俭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勤俭节约,而是针对王公贵族挥霍无度“则危亡之期可立待”展开讨论的,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性 B:贞观以来“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是王室和大臣们认真贯彻唐太宗俭约治国主张的必然结果 C:唐太宗不仅以古为鉴,对俭约治国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身体力行,宁愿忍受疾病困扰也决不造屋避湿,体现了一代明君的高尚风范 D:魏徵认为,隋炀帝__固然与喜欢奢侈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滥施刑罚,从另一方面对唐太宗提出劝谏,得到了唐太宗的赞许
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的荆州古城,有着2600多年的历史,是历朝封王置府的重镇。这里东衔九省通衢的武汉三镇,西临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南傍浩渺无垠的洞庭湖,北垂雄奇险秀的武当山,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荆州( )。
A:地理位置 B:悠久历史 C:灿烂文化 D:富饶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