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用三个经典实验研究了人类的从众和服从行为,阿希研究中的实验任务非常清晰,不再采用谢里夫所采用的迷糊任务,阿希先让被试者听到其他人做出的是三条线段中哪一条与标准线段相等的判断,然后让被试者做出自己的判断,结果发现,当其他人一直的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后,有37%的被试者会从众。 米尔格拉姆通过实验发现,在权威合法,命令距离近受害者举例远以及没有一个不服从的榜样时,65%的成年男性完全服从命令,会对无辜受害者实施伤害性的点击。这 三个经典的实验揭示出了情境的力量,行为和态度是相互强化的,一个小的恶劣行为可以改变一种态度,进而导致大的恶劣行为的发生,当面对恶劣的环境时,好人也会做出令人斥责的行为。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阿希的研究说法,正确的是( )。
A:阿希研究考察了团体规范的形成 B:阿希研究说明了情境的力量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很大 C:其他人的一致性对从众有影响 D:命令者的距离不影响个体的从众行为
患者女,48岁,因心烦,失眠,恶心,出汗10h入院。患者8个月前因心烦,失眠开始服用阿普__,开始每晚服用1片,患者能睡5h。半个月后,服用1片只能睡2h,将阿普__加至2片,以后患者一旦睡眠不好,自行加药,现已加至8片。因家里没有药了,整晚没睡觉,心烦,失眠,恶心,出汗,情绪低落前来就诊。
阿普__属于
A:巴比妥类 B:苯二氮卓类 C:短半衰期药物 D:丁螺环酮类 E:唑吡坦类 F:5-HT受体拮抗剂
患者女,48岁,因心烦,失眠,恶心,出汗10h入院。患者8个月前因心烦,失眠开始服用阿普__,开始每晚服用1片,患者能睡5h。半个月后,服用1片只能睡2h,将阿普__加至2片,以后患者一旦睡眠不好,自行加药,现已加至8片。因家里没有药了,整晚没睡觉,心烦,失眠,恶心,出汗,情绪低落前来就诊。
此时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此患者经过1周左右的治疗,戒断反应渐渐消失,阿普__逐渐减量,出院回家的第2天,患者因言语模糊,步态不稳,眼球震颤被再次送进病房。)
A:阿普__戒断反应 B:阿普__中毒 C:阿普__依赖 D:阿普__所致的谵妄 E:阿普__撤药综合征
某男性患者,32岁,因受凉感冒,出现咳嗽、发热(最高体温38.6℃),静脉给予NS500ml+青霉素钠盐800万U,vd,1次/日;阿昔洛韦1.25g+5%GNS500ml,vd,1次/日。2天后,患者尿量每天350ml左右。尿常规:蛋白(++),隐血(+);BUN24.2mmol/L,Cr1224.0μmol/L,钠129.0mmol/L,氯92.0mmol/L;ALP170IU/L,γ-GT51IU/L,LDH190IU/L,SGOT、SGPT及其他指标正常;血尿酸614μmol/L;B超示双肾形态和大小正常
阿昔洛韦中毒引起急性肾衰竭后的治疗不适当的是
A:停止继续使用阿昔洛韦 B:水化治疗 C:强制利尿 D:血液透析 E:给予谷胱甘肽还原酶抑制剂
某女性患者,47岁,因心烦、失眠、恶心、出汗10h入院。患者8个月前因心烦、失眠开始服用阿普__,开始每晚服用1片,患者能睡5h。半个月后,服用1片只能睡2h,将阿普__加至2片,以后患者一旦睡眠不好,自行加药,现已加至8片。因家里没有药了,整晚没睡觉,心烦、失眠、恶心、出汗,情绪低落前来就诊。
阿普__属于
A:巴比妥类 B:苯二氮卓类 C:短半衰期药物 D:丁螺环酮类 E:唑吡坦类 F:5-HT受体拮抗剂
某女性患者,47岁,因心烦、失眠、恶心、出汗10h入院。患者8个月前因心烦、失眠开始服用阿普__,开始每晚服用1片,患者能睡5h。半个月后,服用1片只能睡2h,将阿普__加至2片,以后患者一旦睡眠不好,自行加药,现已加至8片。因家里没有药了,整晚没睡觉,心烦、失眠、恶心、出汗,情绪低落前来就诊。
此时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此患者经过1周左右的治疗,戒断反应渐渐消失,阿普__逐渐减量,出院回家的第2天,患者因言语模糊,步态不稳,眼球震颤被再次送进病房。)
A:阿普__戒断反应 B:阿普__中毒 C:阿普__依赖 D:阿普__所致的谵妄 E:阿普__撤药综合征
以下哪个是善以言辞取媚于人的花言巧语之人()
A:便佞之流 B:阿谄之流 C:欺诈之流 D:孟浪之流
"或巧语诳人,或甘言悦听,或强辩相欺,或危言相恐"指()
A:阿谄之流 B:谗妒之流 C:欺诈之流 D:便佞之流 E:贪幸之流
“或结纳亲知,或修好僮仆,或求营上荐,或不邀自赴”指()
A:阿谄之流 B:谗妒之流 C:欺诈之流 D:便佞之流 E:贪幸之流
“有腹无藏墨,诡言神授,目不识丁,假托秘传”指()
A:阿谄之流 B:谗妒之流 C:欺诈之流 D:便佞之流 E:贪幸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