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性患者,25岁,因“咳嗽,吐黄痰三天”于2006年12月15日前来就诊。患者自诉三天前受凉后咳嗽气急,咽喉痛,并伴有恶风发热,头痛,周身不适,鼻流黄涕,逐渐出现吐痰黄稠,咳嗽频剧。诊其脉浮数,舌红苔薄黄。
对于咳嗽病因的认识,下列哪本著作提出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A:《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伤寒杂病论》 E:《景岳全书》 F:《宣明方论》
范某,男,56岁,因惊恐复受寒后致腰部疼痛,转摇不能,行则偻附,伴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苔薄白,脉沉迟。结合《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分析。
其病机为
A: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B:诸病肘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C: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D: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E: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某男,57岁。因惊恐复受寒后致腰部疼痛,转摇不能,行则偻附,伴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苔薄白,脉沉迟。结合《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分析。
其病机为
A: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B:诸病肘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C: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D: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E: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某患者,男性,58岁,因惊恐复受寒后致腰部疼痛,转摇不能,行则偻附,伴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苔薄白,脉沉迟。结合《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分析。
其病机为
A: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B:诸病肘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C: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D: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E: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某患者,男性,57岁,因惊恐复受寒后致腰部疼痛,转摇不能,行则偻附,伴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苔薄白,脉沉迟。结合《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分析。
其病机为
A: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B:诸病肘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C: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D: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E: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内经》散论诸病,非一状也”中的“散”意思是()
A:散漫 B:分别 C:散布 D:论述 E:零星
第六段: 天之六气,风、暑、火、湿、燥、寒;地之六气,雾、露、雨、雹、水、泥↑(21);人之六味,酸、苦、甘、辛、咸、淡。故天邪发病,多在乎上;地邪发病,多在乎下;人邪发病,多在乎中。此为发病之三也。处之者三,出之者亦三也↑(22)。诸风寒之邪,结搏皮肤之间,藏於经络之内,留而不去,或发疼痛走注↑(23),麻痹不仁↑(24),及四肢肿痒拘挛↑(25),可汗而出之↑(26);风痰宿食↑(27),在膈或上脘,可涌而出之;寒湿固冷↑(28),热客下焦,在下之病,可泄而出之。《内经》散伦诸病↑(29),非一状也;流言治法,非一階也↑(30)。《至真要大论》等数篇言运气所生诸病,各断以酸苦甘辛咸淡以总括之↑(31)。其言补,时见一二;然其补,非今之所谓补也,文具於《补论》条下↑(32),如辛补肝↑(33),咸补心,甘补肾,酸补脾,苦补肺。若此之补,乃所以发腠理,致津液,通血气。至其统论诸药↑(34),则曰:辛甘淡三味为阳,酸苦咸三味为阴。辛甘发散,淡渗泄,酸苦咸涌泄。发散者归於汗,涌者归於吐,泄者归於下。渗为解表,归於汗;泄为利小溲,归於下。殊不言补↑(35)。乃知圣人止有三法,无第四法也。
“《内经》散论诸病,非一状也”中的“散”意思是()
A:散漫 B:分别 C:散布 D:论述 E:零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