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脾汤的功效是

A:泄热逐水 B:攻下寒积 C:温肾益精 D:温补脾阳

病历摘要:患儿男孩,1岁,秋冬季,发热,呕吐,腹泻3天。每日呕吐3~4次,为胃内容物,每日腹泻10次左右,呈蛋花汤样,无腥臭,近1天来尿少,10小时无尿。查体:体温38℃,眼窝明显凹陷,前囟深凹陷,口腔粘膜干燥,皮肤干燥,弹性极差,四肢肢端冰凉。大便镜检:偶见白细胞,血生化:血钠132mmol/L。

下列哪项符合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特点?

A:秋冬季多见 B:<2岁常见 C:大便呈蛋花汤样,无腥臭味 D:感染中毒症状重 E:呕吐,腹泻为主 F:有脱水症状 G:易出现酸碱平衡紊乱 H:尿量较多,无口渴

患儿,男,8个月,发热,腹泻2天,精神委靡,尿少4小时。患儿体温38℃,大便呈蛋花汤样,眼窝凹陷,口唇干燥,肛周皮肤发红。

下列对该患儿的护理诊断哪项不正确

A:腹泻 B:体温过高 C:体液不足 D:清理呼吸道无效 E: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某男性患者,42岁,有胃病十余年,时有呕吐泄泻,腹痛,手足不温,疲倦乏力,予理中丸之汤剂治疗。

关于服药方法,一般汤剂宜于

A:温服 B:热服 C:小量频服 D:冷服 E:温开水吞服

患者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少气懒言,面色白,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其治法是

A:滋阴清热,清肝泻火 B:益气养血,理气健脾 C:温补阳气,引火归元 D: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E:活血化瘀,理气除热

患者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少气懒言,面色白,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补中益气汤 B:金匮肾气丸 C:清骨散 D:归脾汤 E:血府逐瘀汤

词义辨析:“卒”。 (1)佗令温汤近热,渍手其中,“卒”可得寐。(《华佗传》) (2)言末“卒”,因嘘唏服臆。(《扁鹊传》) (3)坐毕归,行数里,昕“卒”头眩堕车。(《华佗传》) (4)今疾已结,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卒”。(《华佗传》)

很快。毕;完。通“猝”,突然。死。

在“佗令温汤近热”中,“温汤”的语法结构为()

A:动宾结构,温和着汤药 B:为动宾结构,给汤药加温 C:使动宾结构,使汤药温着 D:偏正结构,温温的热水

词语注释(解释括号里的词语)

佗令(温汤)近热,渍手其中。______

佗令温汤近热,渍手其中。______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