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B:人们每天的饮食中都应有蔬菜、水果,其目的是补充蛋白质 C: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立即加水灭火
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B: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 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 D: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在20世纪,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次消失,这反映出( )
A: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 B:第三世界的兴起 C: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 D: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1763― 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
A: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邓实《国粹学》(1902年)
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
――邓实《国学讲习记》(1905年)
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zōng jiāo 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
(1)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8分)
(2)邓实认为“亚洲古学复兴”犹如欧洲文艺复兴。评析这一观点(12分)
(3)邓实的主张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思潮,指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12分)
参考答案:
(1)同:反对儒学独尊 异:邓实:倡导国粹立国,认为西学与传统文化相通;
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传统文化禁锢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2)评分标准:(1)答案应包括四个方面:①对文艺复兴的认识 ②对“亚洲古学复兴”的看法 ③分析两者异同 ④总体评价 (2)评析须有史实、有分析、有论点,言之成理
(3)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探索救国之路;传统文化的影响。
作用: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保持民族自信;易导致复古守旧,不足以挽救民族危机。
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上面表格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材料一:(鲁)肃对(孙权)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缝隙,可乘之机)……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三国志・与鲁肃传》
材料二:(诸葛)亮答(刘备)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三国志・诸葛亮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鲁肃和诸葛亮对荆州认识的相同之处。(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卢梭和诸葛亮提出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步骤。(1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荆州问题对孙、刘双方未来关系的影响。(4分)
(1)荆州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是实现政治目标的战略要地。
(2)鲁肃:夺取荆州,确保江东;进而占据长江流域,形成南北对峙;实现建立帝业的战略目标。
诸葛亮:夺取荆州,进占益州;东联孙权,北拒曹操,形成三方鼎立;实现复兴汉室的战略目标。
(3)双方围绕荆州必然展开激烈争夺:双方均视曹操为主要敌人,为抗击曹操,在荆州问题上会有所妥协。
(如考生答出历史分析需用史实予以证明等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的一点,就是到了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对方更为接近,他强调的是( )
A: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 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C: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D: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1951年,美、英等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中国、朝鲜、越南被排斥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该和约的签订违反了()
A:《联合国家宣言》 B:《开罗宣言》 C:《雅尔塔协定》 D:《波茨坦公告》
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欧洲的文艺和科学,所拨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后完全用的英语教育上。”这表明英国当局力图( )
A:将英语教育融入印度本土教育 B: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jī dū jiāo 化 C:在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 D:推进英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