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B:人们每天的饮食中都应有蔬菜、水果,其目的是补充蛋白质 C: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立即加水灭火
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B: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 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 D: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在20世纪,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次消失,这反映出( )
A: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 B:第三世界的兴起 C: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 D: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
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1763― 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
A: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上面表格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的一点,就是到了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对方更为接近,他强调的是( )
A: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 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C: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D: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影响力增强。一些亚洲国家独立后在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工业体系,其中有( )
A:马来西亚 B:印度 C:新加坡 D:泰国
1951年,美、英等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中国、朝鲜、越南被排斥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该和约的签订违反了()
A:《联合国家宣言》 B:《开罗宣言》 C:《雅尔塔协定》 D:《波茨坦公告》
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欧洲的文艺和科学,所拨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后完全用的英语教育上。”这表明英国当局力图( )
A:将英语教育融入印度本土教育 B: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jī dū jiāo 化 C:在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 D:推进英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