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0岁,因“腮腺肿大3年,近6个月生长迅速”来诊。切除肿物,直径约5 cm,有包膜。组织学检查:部分区域主要由黏液软骨样间质和多种结构的上皮细胞巢;部分区域上皮细胞明显异型性,核大,深染,核分裂及坏死。未见包膜穿透。

在涎腺肿瘤中,不具有囊性,乳头状或筛状形态生长特征的是

A:黏液表皮样癌 B:腺泡细胞癌 C:囊腺癌 D:腺样囊性癌 E:多形性低分化腺癌 F:透明细胞癌 G:导管癌

关于异型性,叙述正确的是

A:是指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方面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的差异性 B:恶性瘤的瘤细胞异型性明显 C:良性瘤的组织结构异型性较明显 D:高分化的恶性瘤异型性大 E:低分化的恶性瘤异型性小

肿瘤组织均具有一定的异型性,异型性的大小是确定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

图为皮肤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镜下观,从肿瘤细胞形态的角度观察其异型性,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

A:瘤细胞大小形态不一致 B:核分裂像增多,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 C:瘤细胞核体积正常,胞核与胞浆的比例减小 D:易见多核瘤巨细胞 E:瘤细胞胞浆多呈嗜碱性

肿瘤组织均具有一定的异型性,异型性的大小是确定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

图为皮肤鳞状细胞癌镜下观,从肿瘤组织结构的角度观察其异型性,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

A:肿瘤细胞保持正常鳞状上皮结构 B:肿瘤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极向正常 C:肿瘤细胞呈编织状排列 D:肿瘤细胞呈束状排列 E:肿瘤细胞失去正常鳞状上皮的结构,呈巢团状排列

肿瘤组织均具有一定的异型性,异型性的大小是确定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

由上所见,肿瘤异型性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 )

A:肿瘤细胞核分裂像的多少 B:肿瘤细胞排列极向是否紊乱 C:肿瘤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其来源正常组织的差异 D:肿瘤细胞的大小 E:肿瘤细胞的组织结构差异

 患者男,43岁,因“尿频,尿痛和排尿困难2个月”来诊。直肠指诊:前列腺增大,局部结节状肿块。穿刺活检:肿瘤细胞呈梭形,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局部见小灶坏死。光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如图所示。

相对较大可能性的病理诊断有

A:前列腺特异性间质肿瘤 B:平滑肌肉瘤 C:横纹肌肉瘤 D:平滑肌瘤 E:肉瘤样癌 F: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G:骨肉瘤

 患者男,49岁,因“腰痛2个月”入院。查体:L1~L3椎体破坏,余无明显阳性体征。X线:溶骨性病变;术中冷冻组织活检,镜下几乎未见正常骨质,可见大量片状增生的小淋巴细胞,细胞异型性不明显,组织边缘可见少量体积较大细胞,胞质淡染,核增大,形态略不规则,未见明确坏死灶。

病理诊断考虑为(提示 经多处取材和石蜡包埋组织,镜下小淋巴细胞增生,见片状及散在分布的异型细胞团,局部细胞排列成小巢状,巢间有纤细的纤维间隔,细胞体积大,但因组织收缩,细胞周围有空隙,部分细胞胞质淡染,核增大,不规则,核膜尚清。)

A:骨非霍奇金淋巴瘤 B:骨霍奇金淋巴瘤 C:椎体的慢性炎性肉芽肿 D:骨嗜酸性肉芽肿 E:骨转移癌 F:骨Ewing肉瘤/PNET G:骨结核

 患者男,49岁,因“腰痛2个月”入院。查体:L1~L3椎体破坏,余无明显阳性体征。X线:溶骨性病变;术中冷冻组织活检,镜下几乎未见正常骨质,可见大量片状增生的小淋巴细胞,细胞异型性不明显,组织边缘可见少量体积较大细胞,胞质淡染,核增大,形态略不规则,未见明确坏死灶。

该病例的病理诊断为(提示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片状及散在分布的异型细胞CD20(+),CD79a(+),BCL-2(+), CD10(+),BCL-6(+);Ki-67约80%(+);CD30(-),CD15(-),CK(-),NSE(-),CgA(-),Syn(-),CD56(-),CD1a(-),S-100(-)。)

A:椎骨非霍奇金淋巴瘤,大B细胞性 B:骨霍奇金淋巴瘤 C:骨嗜酸性肉芽肿 D:骨转移癌 E:骨Ewing肉瘤/PNET F: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老年女性,66岁,发现右乳腺无痛性肿物1个月,逐渐长大,边界不清,不易活动。大体切面鱼肉状,镜下显示梭形细胞排列成束状或漩涡状,胞质较丰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局灶有坏死,未见上皮成分。

若肿瘤细胞免疫组化显示CK阴性,Virnentin阳性,SMA阳性,Desmin阳性,S-100阴性,CD34阴性,CD68阴性,应诊断为

A: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B:恶性血管外皮瘤 C: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D:软骨肉瘤 E:平滑肌肉瘤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