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6岁,因“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32年,加重伴夜间不能平卧1年”来诊。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左房室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肺动脉__,心功能I3级。目前口服氢氯噻嗪,美托洛尔和地高辛。查体:体重65 kg;意识清醒,合作,HR 88次/min,律不齐;BP 135/55 mmHg;R 18次/min,双肺呼吸音粗糙。头颈及四肢均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肝颈静脉回流征(-)。ECG:心房颤动;胸部X线片:心胸比例为0.77,肺血增多;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左心室明显增大,左房室瓣增厚,解剖面积0.74 cm;主动脉瓣增厚,瓣尖有钙化,关闭不全,彩色多谱勒:舒张期主动脉瓣有大量反流,左心室舒张末径81 mm。术前血常规,凝血功能和生化检查基本正常。拟在中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左房室瓣和主动脉瓣机械瓣替换术。

停止CPB前应具备的条件包括(提示 主动脉阻断90 min,完成左房室瓣和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置换后开放主动脉,ECG示心室颤动,经处理后心脏复跳。辅助循环30 min后,开始降低CPB流量,通过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并改善心功能,准备停CPB。)

A:鼻咽温37~37.5 ℃,直肠温>35 ℃ B:血红蛋白≥6 g/L C:血清钾,钙,血气基本正常 D:心功能良好,减少流量仍能维持血压 E:血容量基本补足,LAP或CVP满意 F:心率和血管张力已调整到合适水平 G:辅助循环时间已够

患儿女,3岁。因“反复呼吸道感染伴气促”来诊。查体:T 38 ℃,呼吸增快,发育不良,口唇发绀,无颈静脉充盈。HR 14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2~3肋间I2/Ⅵ级收缩期杂音,P2增强,双下肺闻及湿啰音,下肢无水肿。

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 经住院治疗1周后,肺部炎症消失。心脏超声:右心房,右心室明显增大,左心房,左心室偏小,肺动脉增粗,流速较快,房间隔缺损5~6 mm,可见右向左分流,上腔静脉正常,下腔静脉增宽,肺静脉显示不清,室间隔无缺损,三尖瓣中量回流。)

A:肺动脉狭窄合并三尖瓣回流 B:动脉导管未闭,继发肺动脉__,三尖瓣回流 C:左心发育不全,继发肺动脉__,三尖瓣回流 D:原发肺动脉__,房间隔缺损,三尖瓣回流 E:下腔静脉梗阻,房间隔缺损,三尖瓣回流 F:肺静脉异常连接,房间隔缺损,三尖瓣回流,继发肺动脉__

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发生异常凝固,从而引起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的疾病,称为

A:股肿 B:血栓性浅静脉炎 C:筋瘤 D:臁疮 E:脱疽

某男性患者,18岁,反复出现血尿就诊,尿常规:红细胞(++),蛋白(+),超声检查所见: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均匀,左肾静脉纵切图像,可见左肾静脉远心端即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左侧的左肾静脉明显扩张,而位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左肾静脉明显变窄。

关于此病正确的描述有

A:超声是诊断该病首选的无创性非侵袭性检查 B: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性、发作性血尿或蛋白尿,常易误诊为肾小球肾炎 C:该病是指左肾静脉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间受机械性挤压后,肾静脉血流回流受阻引起的左肾静脉__现象 D:多见于儿童及青春期少年,发病年龄4~20岁,以男性多见 E:尿红细胞形态为肾小球性

某患者男性,65岁,3年前曾患“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近2年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不能平卧伴全身水肿2个月查体:P104BpmBP110/66mmHg,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肝大,肋下3cm,全身性水肿以双下肢为重尿常规示少量蛋白尿

引起水肿的主要机制是

A:毛细血管滤过压降低 B:血清白蛋白减少 C:肺动脉压力增高,静脉血回流受阻 D:肝静脉阻塞(Budd-Chiari综合征) E:门静脉压力增高,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发生异常凝固,从而引起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的疾病,称为()

A:股肿 B:血栓性浅静脉炎 C:筋瘤 D:臁疮 E:脱疽

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发生异常凝固,从而引起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的疾病,称为()

A:股肿 B:血栓性浅静脉炎 C:筋瘤 D:臁疮 E:脱疽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