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地区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菌中,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包括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和其他水解碳青霉烯β-内酰胺酶】检出率越来越高。

关于KPC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厄他培南和美罗培南均可用于检测KPC酶 B:临床常见产KPC酶的菌株为肺炎克雷伯菌,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如产酸克雷伯菌,弗劳地枸橼酸菌,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沙门菌属,沙雷菌属亦有报道 C:产KPC酶菌株通常对碳青霉烯类低水平耐药 D:KPC酶主要由染色体介导,酶活性可受酶抑制剂抑制,可水解青霉素类,广谱头孢菌素,氨曲南及碳青霉烯类 E:目前发现的KPC酶有KPC-1~KPC-4等4种

某女患者,43岁,近日由于宫颈癌,需做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指导使用子宫托时,下列不正确的方法是

A:局部有溃疡者,治愈后再放 B:子宫托应每晚取出清洗,次晨放入 C:保持阴道清洁,月经期停止使用 D:放托时,病人应平卧位 E:用托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各复查1次

下列肺癌根据临床,X线征象和生物学行为,推测其可能的组织学类型是

男性,58岁。刺激性咳嗽8个月,近2月见痰中带血就诊。胸片示右肺下叶背段块影,肺门和纵隔淋巴结不大。纤维支气管镜见右下叶背段开口处新生物,呈菜花样。

A:肺鳞癌 B:肺未分化小细胞癌 C:肺腺癌 D:肺泡细胞癌 E:肺未分化大细胞癌

女性,30岁。低热,腹胀,便秘3个月。查体:腹软,无压痛,肠鸣音6次/分。全胃肠钡餐示回肠末端,盲肠和升结肠肠腔狭窄,收缩,变形,可见充盈缺损,黏膜皱襞紊乱,结肠带消失。

患者无黏液脓血便,无里急后重,行PPD检查阳性,胸片示:肺尖部可见模糊的片影;血沉45mm/h,则最可能诊断为

A:肠结核 B:溃疡性结肠炎 C:结肠癌 D:阿米巴病 E:肠梗阻 F:阑尾炎

患儿男,10岁。反复腹痛,腹胀近1个月。大便时干时稀,有时大便含有较多黏液和血,每天3~4次,有时大便干结每2~3天1次,当地按肠蛔虫病治疗,病情不见好转。近10余天病情明显加重,感觉腹胀腹痛明显,体温有时达39℃,当地转来院进一步诊断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8.5℃,消瘦,轻-中度贫血貌,心,肺叩听诊无特殊,颈淋巴结不大,腹胀,腹水征(++),全腹有轻压痛,无明显腹块及肌紧张。

肠结核最佳检查手段是

A:反复痰涂片 B:腹部X线片或CT C:全消化道钡餐或纤维结肠镜检查 D:大便培养 E:大便涂片找抗酸杆菌

10岁男孩,因"反复腹痛,腹胀近1个月"入院。大便时干时稀,有时含有较多黏液和血,每天3~4次,有时干结每2~3天1次,当地按肠蛔虫病治疗,无好转。近10余日病情明显加重,腹胀腹痛明显,体温有时达39℃。查体:体温38.5℃,消瘦,轻-中度贫血貌,心肺听诊无特殊,颈淋巴结不大,腹胀,腹水征(++),全腹轻压痛,无明显腹块及肌紧张。

肠结核最佳检查手段是

A:反复痰涂片 B:腹部X线片或CT C:全消化道钡餐或纤维结肠镜检查 D:大便培养 E:大便涂片找抗酸杆菌

在某些地区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菌中,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包括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和其他水解碳青霉烯β-内酰胺酶】检出率越来越高。

关于KPC酶,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厄他培南和美罗培南均可用于检测KPC酶 B:临床常见产KPC酶的菌株为肺炎克雷伯菌,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如产酸克雷伯菌、弗劳地枸橼酸菌、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沙门菌属、沙雷菌属亦有报道 C:产KPC酶菌株通常对碳青霉烯类低水平耐药 D:KPC酶主要由染色体介导,酶活性可受酶抑制剂抑制,可水解青霉素类、广谱头孢菌素、氨曲南及碳青霉烯类 E:目前发现的KPC酶有KPC-1~KPC-4等4种

某女,31岁,经常脐周疼痛,腹泻,每天大便5~6次,间歇发热,消瘦,查体有右下腹压痛,X线检查发现右侧肠管和左侧脾区肠管呈绳状。

该病人肠病变的部位主要在

A:升结肠 B:空肠 C:回肠远端 D:降结肠 E:乙状结肠

抗休克时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之一,小剂量时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并扩张肾和胃肠道等内脏器官血管,大剂量时具有受体作用,可增加外周阻力。

抗休克时,主要是取其

A:扩张内脏血管的作用 B:收缩外周血管的作用 C:强心作用 D:强心作用和扩张内脏血管作用 E:强心、扩张内脏血管及收缩外周血管的作用

某女性患者,31岁,低热、腹胀、便秘3个月。查体:腹软,无压痛,肠鸣音6次/分。全胃肠钡餐示回肠末端、盲肠和升结肠肠腔狭窄、收缩、变形,可见充盈缺损,黏膜皱襞紊乱,结肠带消失。

患者无黏液脓血便,无里急后重,行PPD检查阳性,胸片示:肺尖部可见模糊的片影;血沉45mm/h,则最可能诊断为

A:肠结核 B:溃疡性结肠炎 C:结肠癌 D:阿米巴病 E:肠梗阻 F:阑尾炎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