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组织公民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积极的工作行为 B:组织公民行为是属于员工职责范围之内的行为 C:工作满意度高的员工会表现出更多的组织公民行为 D:组织公民行为对组织的生存和高效运作具有积极的作用 E:组织公民行为通常不能得到组织在薪酬上的回报
在公民甲窃取公民乙钱包的犯罪中,犯罪客体是( )。
A:公民甲 B:公民乙 C:公民乙的钱包 D:公民乙对钱包的所有权
下列关于公民和法人的不同之处正确的是( )。
A:公民是个人,法人是组织 B:公民不一定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而法人一定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C:公民不一定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而法人一定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D:法人必须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但公民不一定
下列关于公民的各种说法中,哪个是错误的( )
A:凡是具有一国国籍的人即为该国公民,没有任何国籍的人就没有公民资格 B:依据我国__,公民的法律地位平等;与公民相对应的概念为人民,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民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C:“公民”作为社会全体成员的称谓被普遍适用,是从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国家建立时开始的 D:“公民”属法律范畴,而“人民”兼具法律性质和政治性质
公民个人所有权的特点包括( )。
A:法律地位低于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 B:公民个人是该所有权的主体 C:其客体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D:其内容是公民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其财产的权利
就业人口占比=就业人口/年满16岁以上的自有公民数
劳动力人口占比=劳动力人口/年满16岁以上的自由公民数
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
在下列年龄段的年满16岁以上的自由公民中,失业率超过10%的是_________。
A:16-19岁 B:25-34岁 C:45-54岁 D:65岁以上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注:就业人口占比=就业人口/年满16岁以上的自由公民数劳动力人口占比=劳动力人口/年满16岁以上的自由公民数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
在下列年龄段的年满16岁以上的自由公民中,失业率超过10%的是
A:16~19岁 B:25~34岁 C:45~54岁 D:65岁以上
根据所给资料,回答以下4题。为了解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本研究设计了“如果你有过参与政策制定的想法或行为,其原因是什么”的问题。该问题为多项选择,备选答案为六项,依次为:“基于从众行为”、“出于个人兴趣”、“由于个人利益”、“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基于公民权利”、“出于公民责任心”。六项备选答案的排列顺序是基于其同政治制度的关系。在选项中,“出于公民责任心”和“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共有l974人次对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做出了回答,其中男性公民1169人次,女性公民805人次。统计结果见表。
女性公民在“公民责任、公民权利、公共利益”三个高选择率项上选择人次占女性选择人次的()
A:71.1% B:77.5% C:74.9% D:75.1%
本问卷设计了“在过去的两年中,您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次数是多少”的问题,旨在考察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频次,了解社会性别对参与次数的影响。该问题为单项选择问题,备选答案有六项:零次、1~2次、3次、4次、5次、6次以上。共有1383人进行了回答,其中,男性公民835人,女性公民548人。答案选择情况见表3。表3社会性别与公民参政策制定的次数
请根据表3回答134~135题。
对女性公民参与人数随着参与次数的增多所产生的递减速度较慢现象的原因,不能的解释是()。
A:女性公民独立的政策诉求更加明晰,实现自身政治价值的理念日益强化,分外珍惜与政策制定的机会 B:大多数女性公民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保护自己的权利,不轻易放弃表达政策诉求的努力 C:在参与人数递减时,使得递减现象也处于低组织化状态,容易形成较大规模的群体参与行为的递减现象 D:低组织化状态对女性公民参与人数的递减速度起到了一种缓冲作用
公民的权利能力 ( ) 。
A:随着公民的死亡而终止 B:可以被法院剥夺 C:一定条件下可以恢复 D:公民个人可以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