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有一祖传清代名画,现为刘别鹤所有,2005年12月,刘别鹤在遗嘱中写明其死后由其子刘某继承该画。刘某的好友韩某多次向刘别鹤请求购买,被刘别鹤拒绝。由于刘别鹤年事已高,刘某遂与韩某订立该画的买卖合同,价款20万元,并约定待刘别鹤去世后将画交于韩某。2010年10月,刘别鹤去世,韩某邀请画师萧某前往刘家,对该画进行最后鉴定后,支付定金5万元,约定待丧事结束后取画,并约定任何一方违约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5万元。隔日,萧某背着韩某与其好友虞某来到刘家,提出愿以30万元购买此画。刘某因早年丧妻,独自抚养学画的女儿,家庭开支较大,犹豫再三后决定将画卖与萧某,双方签订了买卖合同,萧某当场预付了15万元。但刘某同时提出,其女儿正在临摹这幅画要参加比赛,希望能再借用一周,萧某答应。回去后,为凑齐画款,萧某向虞某提出借款15万元,并以该幅画作为抵押,因虞某见过该画,故同意,但未办理抵押登记。 一周后,刘某的女儿完成画作,参赛后反响热烈,参加画展的一名华侨项某得知该画是临摹画后,以100万元的价格向刘某提出购买原画,刘某不假思索便将画卖与项某并将画交付于项某,但价款尚未支付。请回答下列第1-4题:

关于画的权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价款尚未支付,故项某尚未取得画的所有权 B:从画交付时起,该画的所有权即从刘某处移转至项某 C:项某取得画的所有权,虞某的抵押权随之消灭 D:项某取得画的所有权,虞某只能向萧某主张还本付息的债权

郑板桥所谓的“胸有成竹”实际就是指()。

A:艺术想象的特征 B:艺术技巧的掌握 C:对生活意蕴的领悟 D:艺术意象的孕育

思想家顾炎武说过:“文切世务,画写故实,学问当有益于天下。”他在绘画领域中痛责文人画的“任意师心,卤莽灭裂,动辄托之写意而止”的风气。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顾炎武全面否定文人画 B:其绘画理论受西洋画风影响 C:反映了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 D:强调文学艺术要为政治服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破天惊形容的是鼓声 B:胸有成竹是形容郑板桥的,说他画竹子之前就已经成竹于胸中了 C: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指的是驾车 D:有“女子之戏”之称的是昆剧

郑板桥说:"横竖涂抹千千幅,墨点不多泪点多",其所评价的画家是()。

A:梁楷 B:朱耷 C:徐青藤 D:他自己

郑板桥说:"横竖涂抹千千幅,墨点不多泪点多",其所评价的画家是()。

A:梁楷 B:朱耷 C:徐青藤 D:他自己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第1、2小题分别为8分、7分)
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解释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起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里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医术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俩是背景。(7分)

(1)个性鲜明;借物抒情,以形表意;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
(2)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社会的世俗化;“经世”思想的发展。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