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集团公司财会部组织了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培训。为了使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公司财会部就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关系,会计职业道德范围的内容等分别与会计人员李丽,王洋,赵刚等人座谈。现摘录三人的观点如下: (1)李丽认为,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王洋认为,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两者在性质,实现形式上都一样。 (3)赵刚认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全部内容归纳起来就是要廉洁自律,要强化服务。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 )。
A: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教育 B: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C:会计职业道德警示教育 D:会计职业道德运用教育
科学的基本精神是()
A:献身科学 B:牺牲精神 C:严谨治学 D:团结协作
我国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
A:是对中国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与弘扬 B:是对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继承与弘扬 C:着重于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D:体现了新时代条件下对道德建设的新要求
违反科学道德的行为发生的原因有()
A:相关法制不健全 B:体制机制不完善 C: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教育不够 D:个人自律不严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识别或制止违反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行为有( )。
A:监管机构建立有效的公开投诉系统使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和员工以及公众能够注意到违反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行为 B:注册会计师协会建立有效的公开投诉系统使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和员工以及公众能够注意到违反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行为 C:会计师事务所建立有效的公开投诉系统使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和员工以及公众能够注意到违反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行为 D:法律法规、职业规范或会计师事务所政策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有义务报告违反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行为
(二)
1981年5月,在冷泉港实验室召开的一个学术会议上,康奈尔大学一位24岁的研究生斯佩克特向与会专家讲解了他的最新致癌理论——激酶级联说。这个新理论的思路是那么清晰,实验数据是那么确凿,科学意义是那么重大,马上被认为是一个诺贝尔奖级的重大成果。斯佩克特与导师拉克尔联名将这一理论发表在1981年7月的《科学》杂志上。后来,人们慢慢地发现斯佩克特的实验结果别人无法重复。再后来,与他同系的一个病毒学教授终于戳穿了他伪造实验结果的造假行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斯佩克特伪造实验结果的事实千真万确,可他的理论却具备一定价值。有人说,如果斯佩克特只把它当作一个假说写出来发表,而不是弄虚作假去“证明”,他就会被公认为天才;不做假证明,“斯佩克特假说”或“斯佩克特猜想”将受到该领域科学家的重视和敬畏;这个假说或猜想无论由他还是别人证明,都将成就斯佩克特的伟大,而不是作为一个反面教材,被钉在科学史的耻辱柱上。
“斯佩克特事件”是当代科学史的一个重大造假行为,它给人们的警示是( ) 。
A:以假证明的愚蠢葬送了真假说的价值 B:彻底毁了造假者的人格和尊严 C:科学道德“反欺骗”的基本诉求 D:不诚实使斯佩克特远离了伟大
不正当竞争是指一切违反商业道德和善良风俗,特别是违反有关法律规定的商品生产经营行为。它包括垄断行为,限制竞争行为,经营者采用欺骗、胁迫、利诱、诋毁、窃用以及其他不道德手段从事市场交易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是( )。
A:欺骗性交易行为、不正当销售行为、拒绝“三包”行为 B:诋毁竞争对手行为、商业贿赂行为、无合格商品标志行为 C:贬低竞争对手行为、附加条件的交易行为、协议限制的竞争行为 D: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不出具购物发票行为、无视消费者权益行为
在实验中研究对象被欺骗,调查者的道德责任是( )。
A:在研究前告知研究对象实验中将有一些欺骗性的东西,但不讲怎样欺骗 B:实验结束时,亲自告诉研究对象有关的欺骗或出示证明以使研究对象相信 C:研究结束时交给研究对象一份书面材料,告诉他研究中有一些欺骗性的东西,但不描述怎样欺骗 D:研究结束时,书面告诉研究对象欺骗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