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初为稳定经济,稳定物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加强改善宏观调控,年初预期目标M同比增长17%,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同比增长17%,余额较年初增2.6万亿,GDP增长8%左右,CPI控制在3%以内。年中中国人民银行采取升息,管紧信贷等多种措施,年末实现的目标为:M的余额,25.3万亿,同比增长14.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8.9万亿,同比增长14.4%。余额较年初增长2.41万亿;GDP达到13.7万亿,同比增长9.5%,CPI上涨3.9%。

我国实现观测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 )。

A:货币供应量 B:贷款规模 C:利率 D:基础货币

近年来,某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投资增长加速(尤其一些地区房地产投资过大),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现象,形成煤,电,油,运等供应紧张,物价增长加快的趋势。对此,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加以调控,并已取得良好成效。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由于该国投资增长加速,尤其在房地产领域,货币信贷增长过快,中央银行实施了不动产信用控制政策,该政策属于( )。

A:一般货币政策工具 B: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C: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 D: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

为调控宏观经济,应对就业及经济增长乏力的态势,中国人民银行同时采取了以下货币政策措施:买入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200亿元;购回300亿元商业银行持有的到期央行票据。假定当时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5%,超额准备金率为2%,现金比率为3%。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此次货币政策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买入200亿元国债是回笼货币 B:买入200亿元国债是投放货币 C:购回300亿元央行票据是回笼货币 D:购回300亿元央行票据是投放货币

2012年上半年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如下: (1)优化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春节前,实施了公开市场短期逆回购操作,有效抚平了季节性因素引发的银行体系流动性波动;春节后,与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相配合,适时开展公开市场短期正回购操作。 (2)2012年5月,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期金融机构存款金额为86万亿元人民币,在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2012年7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二季度经济增长7.6%,三年来首次跌破8%大关,前六个月的CPI同比涨幅分别为4.5%,3.2%,3.6%,3.4%,3%和2.2%。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也略显乏力。

2012年下半年,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应当是( )。

A:抑制通货膨胀 B:增加就业 C:平衡国际收支 D:促进经济增长

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较明显的通货膨胀现象,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高不下,为此,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予以应对。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其缺点是( )。

A:作用猛烈,缺乏弹性 B:央行没有控制权 C:对货币供应量作用缓慢 D:对松紧信用不公平

从 2010 年开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呈现逐月逐季加快趋势,2010 年和 2011 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同比上涨 3.3%和 5.4%.为实现当年宏观经济目标,中国人民 银行在 2011 年 6 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佥率,3 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2012 年以来,随着国 内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和稳健货币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主要价格指数也呈现出回落走势, 2012 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 2.6%.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我国多年来的金融宏观调控实践和 2010 年以来的实际情况看,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

A:以防通货膨胀为主的单一目标制 B:以促经济增长为主的单一目标制 C:以防通货膨胀为主的多目标制 D:以促经济增长为主的多目标制

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是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以及()

A:货币政策调整机制 B: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C:货币政策监督机制 D:货币政策反映机制

货币政策的种类( )。

A:紧张性货币政策 B:扩张性货币政策 C:紧缩性货币政策 D:扩大性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在某一时期采取以下货币政策措施:买入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300亿元;购回400亿元商业银行持有的到期央行票据。假定此时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2%,超额准备金率为3%,现金漏损率为5%。

关于此次货币政策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投放货币,增加流动性 B:回笼货币,减少流动性 C:政策作用猛烈,缺乏弹性 D:银行存储需要时间,不能立即生效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