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6岁半。平时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每年发生肺炎2~3次,活动后乏力,气促,无发绀。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I3~Ⅳ级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向四周广泛传导,伴收缩期震颤。临床怀疑先天性心脏病的室间隔缺损。

当此患儿出现明显的肺动脉__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

A:形成艾森曼格综合征,患儿呈现青紫并逐渐加重 B:胸骨左缘第3~4肋间粗糙全收缩期杂音变响 C:肺动脉瓣区第2音明显变弱 D:左心室收缩期负荷增加 E: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

患者男,56岁。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明显扩大,EF为22%。心电图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血钾4.5 mmol/L,血地高辛浓度1.1 ng/ml。

该患者经积极处理后,心功能明显改善,能离床活动。24 h动态心电图发现非持续室性心动过速发作5次,最长1次发作由7个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组成,频率180次/min。针对这种情况,能改善预后的治疗措施为

A:外科切除瘢痕组织 B:射频消融 C:安置心脏起搏器 D:安置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E:长期住院,严密观察

病历摘要:女性,15岁,活动后心悸气促1年余收入院。1年前开始赤县心悸气促,尤其活动后及变换体位后明显,伴有咳嗽咳痰,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既往体健。查体:T36.8度,P110次/分,Bp130/70mmHg,R22次/分。慢性病容,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两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向左扩大,心律齐,心尖2第一心音减弱,可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左房室开瓣音,肝肋下3指,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遇到下列哪种情况应想到心脏粘液瘤的可能:

A:病程短,症状进行性加重较快者 B:体位改变可诱发症状或缓解者 C:心脏杂音可因体位改变而出现,加重,减弱或消失者 D:胸部平片示肺血增多不显著及左房扩大程度征象,而症状,体征表现较重,两者不成比例者 E:长期发热,血沉增快,贫血等,无风湿活动征象,而内科治疗难以奏效者 F:心衰难以控制者 G:窦性心律,无明显诱因而突然发生或反复发生动脉栓塞者 H:症状出现较迟,年龄偏大,而病程较短者

 患者男,37岁,反复胸闷,气短伴咳嗽20余天。查体:T 36.6 ℃,P 120次/min,R 18次/min,Bp 120/70 mmHg。神志清楚,端坐体位,查体合作,问答切题,言语断续不连贯。眼睑无水肿,口唇发绀明显,气管不偏,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吸气三凹征不明显,左肺呼吸音清,右下肺呼吸音低,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侧1.5 cm处,心界叩诊向左扩大,心率120次/min,心律不齐,可闻及期前收缩,7个/min,二尖瓣及三尖瓣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3/6级杂音,余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

导致心脏扩大的原因可能为(提示 超声心动图显示:全心扩大,左心功能减退,二尖瓣及三尖瓣关闭不全(中度),肺动脉__(轻度)。心肌核素扫描:左心室扩大,心肌多节段缺血改变伴运动幅度减低,经用螺内酯40 mg,1次/d, 葡醛内酯100 mg,3次/d, 波依定5 mg,1次/d, 地高辛0.25 mg,隔日1次, 倍他乐克37.5 mg,2次/d, 西力欣500 mg,2次/d, 呋塞米40 mg,1次/d。治疗1周后,患者无明显胸闷,气短,夜间可平卧,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肺部感染治愈,心功能I2级,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由入院时29%提高到40%,心尖部变薄,运动消失,余室壁运动代偿性增强。)

A:肺部感染继发心力衰竭 B:肺动脉栓塞 C:扩张型心肌病 D:心肌炎 E:冠心病合并全心衰竭 F: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患者男,37岁,反复胸闷,气短伴咳嗽20余天。查体:T 36.6 ℃,P 120次/min,R 18次/min,Bp 120/70 mmHg。神志清楚,端坐体位,查体合作,问答切题,言语断续不连贯。眼睑无水肿,口唇发绀明显,气管不偏,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吸气三凹征不明显,左肺呼吸音清,右下肺呼吸音低,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侧1.5 cm处,心界叩诊向左扩大,心率120次/min,心律不齐,可闻及期前收缩,7个/min,二尖瓣及三尖瓣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3/6级杂音,余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

导致心脏扩大的原因可能为(提示 超声心动图显示:全心扩大,左心功能减退,二尖瓣及三尖瓣关闭不全(中度),肺动脉__(轻度)。心肌核素扫描:左心室扩大,心肌多节段缺血改变伴运动幅度减低,经用螺内酯40 mg,1次/d, 葡醛内酯100 mg,3次/d, 波依定5 mg,1次/d, 地高辛0.25 mg,隔日1次, 倍他乐克37.5 mg,2次/d, 西力欣500 mg,2次/d, 呋塞米40 mg,1次/d。治疗1周后,患者无明显胸闷,气短,夜间可平卧,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肺部感染治愈,心功能I2级,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由入院时29%提高到40%,心尖部变薄,运动消失,余室壁运动代偿性增强。)

A:肺部感染继发心力衰竭 B:肺动脉栓塞 C:扩张型心肌病 D:心肌炎 E:冠心病合并全心衰竭 F: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患儿,女,1岁。生后3个月起青紫渐加重,活动后气急,查体:生长发育明显落后,口唇,鼻尖,耳垂,指趾青紫明显,伴杵状指(趾),胸骨左缘闻及I3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

该患儿应该采取的体位是

A:平卧位 B:右侧卧位 C:左侧卧位 D:俯卧位 E:膝胸位

患儿,女,1岁,生后3个月起青紫渐加重.活动后气急,查体:生长发育明显落后,口唇,鼻尖,耳垂,指趾青紫明显,伴杵状指(趾),胸骨左缘闻及I3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音减弱。

该患儿此时应该采取的体位是

A:平卧位 B:右侧卧位 C:左侧卧位 D:俯卧位 E:膝胸位

患者,男性,68岁。劳力性胸闷,气促4年,间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近1年来因尿少,双下肢水肿一直服用呋塞米与地高辛各1片/日。半月来受凉后气促症状明显加重。查体:血压120/70mmHg。颈静脉怒张,双肺底少许细湿啰音,心界扩大,心率62次/分,律不齐,可闻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肝肋下3cm,脾未触及,双下肢水肿。

心电图检查示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发生该情况最可能的原因是

A:心肌缺血 B:心肌梗死 C:洋地黄中毒 D:感染性心内膜炎 E:心力衰竭

女患儿,1岁,生后3个月起青紫渐加重,活动后气急,查体:生长发育明显落后,口唇、鼻尖、耳垂、指/趾青紫明显,伴杵状指(趾),胸骨左缘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音减弱。诊断为法洛四联症。

该患儿应该采取的体位是

A:平卧位 B:右侧卧位 C:左侧卧位 D:俯卧位 E:胸膝位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