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右下腹痛,腹泻,果酱样大便10天,无里急后重感。结肠镜检示升结肠黏膜面多处糜烂,出血。

活检镜下如图所示:结肠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溃疡,2,3为溃疡底或边缘高倍镜下图。正确的诊断是 ( )

A:慢性结肠炎 B:溃疡性结肠炎 C:结肠阿米巴病 D:结肠细菌性痢疾 E:Crohn病

患者,女,40岁。反复腹泻便血入院。结肠镜示直肠肠腔内一菜花样肿物,大小3cmx3cmx2cm,表面出血坏死。手术切除病变肠管送检。

肿物镜下观如图,该患者的病理诊断为 ( )

A:直肠高分化腺癌 B:直肠中分化腺癌 C:直肠低分化腺癌 D:直肠黏液腺癌 E:直肠印戒细胞癌

 患者男,33岁,因“腹胀,腹部不适3个月”来诊。肠镜检查发现回盲部病变而手术。病理标本大体检查:回肠末端一约5 cmx4 cm不规则溃疡型病变,周围肠黏膜肉眼观察尚正常。

切面见坏死,周围肠壁质地偏韧。光镜:表面黏膜溃疡,肠壁大片坏死,周围纤维组织增生伴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并可见少量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聚集。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肠结核 B:溃疡性结肠炎 C:淋巴瘤 D:假膜性肠炎 E:Crohn病

 患者女,57岁,糖尿病病史6年。左下腹隐痛3个月,便血2 d。患者半年来无诱因出现腹痛,位置不固定,与饮食无关。无发热,恶心,呕吐。查体:肠鸣音活跃,左下腹轻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外周血WBC 12.6x10/L,血沉45 mm/h。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黏膜出血,发红,坏死,糜烂。

经检查确诊为非血管阻塞性肠缺血,治疗方法为

A:肝素抗凝 B:对症支持治疗 C:经导管动脉内灌注血管扩张剂 D:溶栓治疗 E:抗感染治疗

男性患者,36岁。间断黏液血便8年,加重2个月。每天大便次数为5~6次,为明显血便,粪质少。辅助检查:Hb 126g/L;zongR 20mm/h;肠镜示直肠至肝曲黏膜明显充血,水肿,散在针尖样溃疡,黏膜质脆,触之易出血。大便潜血(++)。

该患者突然出现发热,腹痛,排便,排气停止。查体:腹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消失。患者出现该并发症的诱因是

A:钡剂灌肠 B:糖皮质激素局部灌肠 C:抗胆碱能药物的应用 D:全腹CT检查 E:肠镜检查 F:阿片类制剂的应用 G:低钾血症

某男,45岁,因急性坏死出血性胰腺炎收治入院,行坏死组织清除,胃空肠瘘及胰周置管术。

该病人营养治疗的首要目的是

A:补充充足的能量 B:减轻胰腺负担,使胃肠道充分休息 C:尽早过渡到自然饮食 D:补充充足的蛋白质 E:维持病人体重

某男,45岁,因急性坏死出血性胰腺炎收治入院,行坏死组织清除,胃空肠瘘及胰周置管术。

该病人首选的营养治疗方式是

A:完全肠外营养 B:完全肠内营养 C:肠外与肠内联合营养 D:口服少渣半流膳食 E:口服流食

某男性患者,37岁。间断黏液血便8年,加重2个月。每天大便次数为5~6次,为明显血便,粪质少。辅助检查:Hb 126g/L;ESR 20mm/h;肠镜示直肠至肝曲黏膜明显充血、水肿,散在针尖样溃疡,黏膜质脆,触之易出血。大便潜血(++)。

该患者突然出现发热、腹痛,排便、排气停止。查体:腹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消失。患者出现该并发症的诱因是

A:钡剂灌肠 B:糖皮质激素局部灌肠 C:抗胆碱能药物的应用 D:全腹CT检查 E:肠镜检查 F:阿片类制剂的应用 G:低钾血症

一母猪,产后4天,发现肠管从肛门脱出,长约10厘米,呈圆筒形,向下弯曲,黏膜水肿、瘀血严重,部分黏膜破裂,但未见肠管坏死,脱出肠管与肛门之间没有间隙。

肠管整复后缝合肛门的方法是

A:螺旋缝合 B:荷包缝合 C:库兴氏缝合 D:伦勃特氏缝合 E:康乃尔氏缝合

某农户8月份送来病死成年鸭3只,该群鸭发病已3d,发病后死亡快,主要表现精神沉郁,不食,下痢,粪便白色或灰白色,脚软,不愿走动。剖检主要发现心耳、心冠状脂肪有小点出血,肠道黏膜出血,肝瘀血、肿大、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坏死小点

此病可能是

A:禽霍乱 B:禽大肠杆菌病 C:禽伤寒 D:禽副伤寒 E:鸡新城疫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