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18岁,因颅内肿瘤手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蝶鞍上部,球形,有包膜,直径3cm。
下列关于该肿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囊壁内衬复层鳞状上皮 B:实性区为团块及条索状排列的鳞状上皮 C:部分区可见造釉细胞瘤结构 D:相当于WHOI3级 E:肿瘤来源于颅咽管剩件的鳞状上皮
患者男,28岁,因“发现颈左侧结节1个月余,渐长大”来诊。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行活检,大体检查:灰白色结节1个,有完整包膜,切面灰白色,质地细腻。显微镜检查如图所示。

考虑的疾病诊断有
A:转移性低分化癌 B: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C:透明细胞肉瘤 D: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E:恶性黑色素瘤 F:Ewing肉瘤/PNET
患者男,39岁,因“偶然发现颈右侧淋巴结肿大”来诊。入院后行淋巴结活检。大体检查:1个灰白色有完整包膜的结节,直径为2 cm。切面呈灰白色,灶性区域似有坏死,质地中等,形态学表现如图所示。

根据2008版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分类,该肿瘤属于
A:恶性肿瘤 B:良性肿瘤 C:交界性肿瘤 D:非肿瘤性病变 E:有特征性的亚细胞结构 F:临床上可表现为单系统或多系统病变
女性,24岁,体检时发现甲状腺右叶内有-1cm大小的孤立结节,无任何自觉症状。
该患者行手术时病理检查(冰冻):"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为主,部分为"滤泡状腺癌",有较完整的包膜,无腺体被膜侵犯,无肿大淋巴结,其手术治疗方案应是
A:肿瘤分化良好,有完整包膜,应行肿瘤摘除 B:肿瘤只限于右叶,又无被膜侵犯,应行甲状腺右叶全切除 C:有滤泡状腺癌成分,应行甲状腺全切除与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D:属分化良好型,应选用右叶与峡部全切除,左叶次全切除 E:应行右叶全切除与右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某女,25岁,体检时发现甲状腺右叶内有-1cm大小的孤立结节,无任何自觉症状。
该患者行手术时病理检查(冰冻):"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为主,部分为"滤泡状腺癌",有较完整的包膜,无腺体被膜侵犯,无肿大淋巴结,其手术治疗方案应是
A:肿瘤分化良好,有完整包膜,应行肿瘤摘除 B:肿瘤只限于右叶,又无被膜侵犯,应行甲状腺右叶全切除 C:有滤泡状腺癌成分,应行甲状腺全切除与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D:属分化良好型,应选用右叶与峡部全切除,左叶次全切除 E:应行右叶全切除与右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某男性患者,70岁,左声门高中分化鳞癌T2N0M0,行左声带切除术后15年再次出现声嘶,有咳嗽及咳痰情况。查体:喉部外形完整,双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喉镜检查局部未见异常。既往有吸烟史30余年。
患者行胸部CT示右上肺可见一大小约4cm×2cm占位,周围有毛刺,纵隔淋巴结肿大明显。头颈部MR检查未见异常。查血NSE明显升高。考虑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喉癌术后复发肺转移 B:第二原发肿瘤:肺癌可能 C:肺结核 D:炎性假瘤 E:原发灶不明肺转移性肿瘤
某男,50岁,左胸腔肿块,生长缓慢,无疼痛,直径6cm,界限清楚,有部分包膜,镜下肿瘤有分化良好的梭形细胞,细胞稀少区和丰富区交替分布,两者之间有粗的玻璃样变胶原和分枝状血管分隔,免疫组化CD34和CD99阳性。
该患者最可能为
A:间皮瘤 B:平滑肌瘤 C: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D:血管肉瘤 E:血管肌成纤维细胞瘤 F:滑膜肉瘤
某男,50岁,左胸腔肿块,生长缓慢,无疼痛,直径6cm,界限清楚,有部分包膜,镜下肿瘤有分化良好的梭形细胞,细胞稀少区和丰富区交替分布,两者之间有粗的玻璃样变胶原和分枝状血管分隔,免疫组化CD34和CD99阳性。
关于此病,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多见于中年人 B: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 C:肿瘤界限不清,无明显包膜 D:镜下病变无固定结构,典型病变梭形细胞增生,核空泡状 E:肿瘤的形态和生物学行为无明显相关性 F:CD34阳性
某男性患者,39岁,因“偶然发现颈右侧淋巴结肿大”来诊。入院后行淋巴结活检。大体检查:1个灰白色有完整包膜的结节,直径为2 cm。切面呈灰白色,灶性区域似有坏死,质地中等,形态学表现如图所示。
根据2008版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分类,该肿瘤属于
A:恶性肿瘤 B:良性肿瘤 C:交界性肿瘤 D:非肿瘤性病变 E:有特征性的亚细胞结构 F:临床上可表现为单系统或多系统病变
该患者行手术时病理检查(冰冻):"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为主,部分为"滤泡状腺癌",有较完整的包膜,无腺体被膜侵犯,无肿大淋巴结,其手术治疗方案应是
A:肿瘤分化良好,有完整包膜,应行肿瘤摘除 B:肿瘤只限于右叶,又无被膜侵犯,应行甲状腺右叶全切除 C:有滤泡状腺癌成分,应行甲状腺全切除与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D:属分化良好型,应选用右叶与峡部全切除,左叶次全切除 E:应行右叶全切除与右颈部淋巴结清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