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培养目的不同,进行真菌培养时需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法,即大培养和小培养。

关于大培养和小培养,叙述错误的是

A:大培养主要观察菌落生长,是鉴别真菌的方法之一 B:小培养用于观察真菌的自然形态结构特征及生长发育过程,以鉴定菌种 C:大培养试管法是真菌分离培养,传代和保存菌种最常用的方法 D:大培养平皿法可观察菌落形态,色素产生,供鉴定参考 E:大培养平皿法适用于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二相性真菌的培养

患儿男,7岁,发热7天,体温38.5~39.5℃,伴精神较差,食欲下降,便秘及轻度腹胀,近3天轻咳。体检:体温39℃,精神委靡,面色欠佳,心脏无异常,两肺呼吸音稍粗,无啰音,肝肋下2.5cm,脾肋下1.5cm。血象:白细胞数4.1x10/L,中性粒细胞0.7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0。肥达反应:O效价1:40,H效价1:80;胸部X片是双肺纹理增多;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诊断为伤寒。

患儿住院抗感染治疗10天,完全恢复出院。出院半个月后又开始发热,体温38.0~39.0℃,持续8天,食欲下降,腹胀,大便稀溏,每天2~3次。体检:肝肋下1.5cm,脾肋下2.5cm。血象白细胞计数4.8x10/L,中性粒细胞0.82。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此时该患儿的诊断是

A:伤寒耐药菌感染 B:伤寒复燃 C:伤寒复发 D:伤寒迁延型 E:伤寒反复感染

肠热症发病一周内,检出伤寒杆菌最高阳性率的方法是

A:血培养 B:尿培养 C:粪便培养 D:痰培养 E:胆汁培养

根据培养目的不同,进行真菌培养时需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法,即大培养和小培养。

关于大培养和小培养,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大培养主要观察菌落生长,是鉴别真菌的方法之一 B:小培养用于观察真菌的自然形态结构特征及生长发育过程,以鉴定菌种 C:大培养试管法是真菌分离培养、传代和保存菌种最常用的方法 D:大培养平皿法可观察菌落形态、色素产生,供鉴定参考 E:大培养平皿法适用于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二相性真菌的培养

某患者女性,35岁。尿液常规检见大量白细胞,尿培养分离出革兰阳性球菌,触酶阴性,胆汁七叶苷试验阳性,6.5%NaCl耐受试验阳性

若分离到的革兰阳性球菌,触酶阳性,凝固酶阴性,则该菌最可能是

A:腐生葡萄球菌 B:B群链球菌 C:淋病奈瑟菌 D:沙眼衣原体 E:粪肠球菌

某患者男性,19岁,发热2d后就诊。血培养阳性,肥达反应阳性。

进行粪便培养的最佳时间段为

A:发病后立即 B:发病第1周 C:发病第2周 D:发病第6周 E:整个病程

某患者男性,19岁,发热2d后就诊。血培养阳性,肥达反应阳性。

该病原菌的特性不包括

A:触酶阴性 B:可致肠热症 C:以O抗原分群 D:H2S试验阳性 E:氧化酶试验阴性

患儿高热三天不退,无明显异常表现,末梢血白细胞不减少,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肥达反应“H”、“0”均阴性,可能是

A:伤寒杆菌携带者 B:伤寒 C:败血症 D: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E:伤寒带菌者合并上感

患儿高热三天不退,无明显异常表现,末梢血白细胞不减少,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肥达反应“H”、“0”均阴性,可能是

A:伤寒杆菌携带者 B:伤寒 C:败血症 D: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E:伤寒带菌者合并上感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