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60岁。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行肝叶切除术后第3天,出现嗜睡,烦躁不安,黄疸,少尿等。

肝叶切除术后避免过早活动的目的是

A:保存体力 B:减少能量消耗 C:利于肝细胞再生 D:利于有效引流 E:避免肝断面出血

患者,男,65岁。突发头痛,恶心,呕吐2周,伴左侧肢体活动欠灵活。患者1年前行右肺上叶恶性肿瘤切除术,无发热,无抽搐。

此时解除颅内压增高的最有效措施是

A:腰穿引流脑脊液 B:脱水治疗 C:开颅病灶切除术 D:钻孔减压术 E:辅助过度换气

某男性患者,62岁,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行肝叶切除术后第3天,出现嗜睡、烦躁不安、黄疸、少尿等。

肝叶切除术后避免过早活动的目的是

A:保存体力 B:避免肝断面出血 C:利于肝细胞再生 D:利于有效引流 E:减少能量消耗

某女性患者,52岁,2004年6月15日因"体检时胸片发现右下肺占位性病变2天"入院。入院后胸部CT示:右下肺占位性病变,周围型肺癌可能性大,不排除右下肺门淋巴结转移。纤维支气管镜见右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处新生物,活检报告为"右下肺腺癌"。经完善术前检查后患者于2004年6月23日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肿瘤位于右肺下叶,大小约6cm×6cm×5cm,胸膜在肺表面有凹陷、皱缩,肺门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并融合,右肺上、中、下三叶间裂完整。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为:"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肺门淋巴结(7/9枚)、纵隔淋巴结(1/7枚)癌转移,支气管旁淋巴结(5枚)及支气管残端未见癌组织"。 患者术后于2004年7月19日~10月21日行辅助化疗4周期,2004年11月13日~12月22日行放疗50Gy/25F,放疗结束后患者在门诊随访。2006年2月17日因声嘶行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增多、肿大,转移癌可能。遂于2006年2月20日~7月31日行化疗6周期,复查胸部CT示: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遂停止治疗,门诊随访。患者2007年5月7日复查胸部CT示:双肺多发小结节影,考虑转移可能。遂于2007年5月11日起行分子靶向治疗至今,期间复查胸部CT示:双肺病灶明显缩小。 患者既往无吸烟史。

患者2004年6月术后的诊断为

A: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2N1M0 B: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3N1M0 C: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4N1M0 D: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2N2M0 E: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3N2M0 F: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4N2M0

某男性患者,66岁,咳嗽,间断性咯血及体重减轻1个月。患者吸烟30年,1包/天。1个月前胸部X线显示右肺中叶浸润性阴影,抗生素治疗无好转,进一步检查提示肺癌。

如果决定施行开胸及右肺中叶切除术,主要且基本的麻醉操作或管理方法包括

A:桡动脉置管 B:双腔气管插管 C: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测 D:放置肺动脉漂浮导管 E:喉罩置入

某男性患者,66岁,咳嗽,间断性咯血及体重减轻1个月。患者吸烟30年,1包/天。1个月前胸部X线显示右肺中叶浸润性阴影,抗生素治疗无好转,进一步检查提示肺癌。

如果进行了右肺中叶切除,手术结束后,拔除或保留气管导管

A:保留气管导管 B:立即拔除气管导管 C:只要患者达到拔管标准及有充分的镇痛,就可以拔除气管导管 D:如果患者不能维持足够的氧分压和通气,则是术后呼吸机支持的指征 E:患者术后病情需要较长时间呼吸机支持时,将双腔管改为单腔管有益

某男性患者,49岁,年轻时曾患过肺结核。近1年来咳嗽,咳痰,痰中带血。X线检查:可见右肺上叶多个大小不等的厚壁空洞,胸膜增厚,肺门上吊,纹理呈垂柳状,纵隔向右侧偏移,邻近肺组织及对侧肺呈代偿性肺气肿改变。痰中查见大量结核杆菌。

右肺上叶空洞的病理变化不正确的是

A:内层为干酪样坏死物 B:中层为结核性肉芽组织 C:外层为纤维结缔组织 D:空洞内结核杆菌较少见 E:空洞下有播散病灶

右肺上叶鳞癌位于支气管开口处,无淋巴结转移,最佳治疗方法是()

A:右肺上叶切除术 B:右肺上叶袖状切除术 C:右全肺切除术 D:放射治疗 E:化疗加免疫治疗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