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女士,53岁,绝经5年,不规则阴道流血20天。妇科检查:子宫颈表面光滑,平位,正常大小,两侧附件增厚。4年前曾行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结有转移灶,行化疗及放射治疗。
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
A:激素治疗 B:继续放射治疗 C:化疗的同时采用放射治疗 D:手术治疗 E:中医保守治疗
如
因深龋需进行间接盖髓治疗
查见惠牙Ⅱ度松动,最可能的治疗设计应为
A:干髓治疗 B:牙周治疗 C:拔除患牙 D:牙髓失活 E:根管治疗+牙周治疗
某女性患者,41岁,1999年体检发现左甲状腺肿块,甲状腺核素显像为冷结节,CT检查示甲状腺内有多个占位病变,血Tg88μg/L,作左甲状腺全切除术及颈淋巴清扫术,术后病理示甲状腺滤泡状腺癌。2002年2月开始咳嗽,痰中带血丝,X线胸片示甲状腺癌肺转移,
I全身显像提示双肺转移。
该患者在转移灶治疗后,应重复治疗的指征
A:
I显像发现转移灶摄
I降低或消失,数目减少 B:
I显像发现有异常浓聚灶 C:Tg或TGAb水平降低或消失 D:
I显像阴性,血清Tg≥10μg/L E:肺出现纤维化
某女性患者,43岁,1999年体检发现左甲状腺肿块,甲状腺核素显像为冷结节,CT检查示甲状腺内有多个占位病变,血Tg88μg/L,作左甲状腺全切除术及颈淋巴清扫术,术后病理示甲状腺滤泡状腺癌。2002年2月开始咳嗽,痰中带血丝,X线胸片示甲状腺癌肺转移,
I全身显像提示双肺转移。
该患者在转移灶治疗后,应重复治疗的指征
A:
I显像发现转移灶摄
I降低或消失,数目减少 B:
I显像发现有异常浓聚灶 C:Tg或TGAb水平降低或消失 D:
I显像阴性,血清Tg≥10μg/1 E:肺出现纤维化
某女性患者,35岁,16个月前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左乳浸润性导管癌,腋淋巴结转移6/21。免疫组织化学:ER(+),PR(-),HER-2(+++)。术后行AC→TH辅助治疗,曲妥珠单抗(赫赛汀)辅助治疗52周,末次使用曲妥珠单抗时间为7个月前。近日复查:多发脑转移,伴多发肝转移;无颅内__症状及脑膜刺激征;肝功能无明显异常;ECOG=1。
目前首选的局部治疗为
A:肝射频消融术 B:肝介入栓塞术 C:全脑放射治疗 D:脑转移灶γ刀治疗 E:脑转移灶及肝转移灶的手术治疗
某男性患者,72岁,右肺鳞状细胞癌合并骨转移、脑转移,ECOG=3,口服生物靶向药物治疗。因腰椎转移致重度骨痛伴左下肢疼痛急诊入院。既往患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胃溃疡。初步诊断为骨转移灶压迫脊髓,致神经病理性疼痛。
以下镇痛治疗中不正确的是
A:应尽快给予短效强阿片类药物镇痛,缓慢滴定致有效剂量再转换成控缓释剂型维持治疗 B:尽快请骨科及放射治疗科会诊,评估腰椎压缩性骨折风险及是否存在局部骨转移病灶放射治疗的指征 C:可联合加巴喷丁或阿米替林镇痛 D:患者为典型的炎性疼痛,首选NSAIDs镇痛,无效时再考虑阿片类药物 E:地塞米松也是炎性疼痛的有效辅助镇痛药物
某男性患者,72岁,右肺鳞状细胞癌合并骨转移、脑转移,ECOG=3,口服生物靶向药物治疗。因腰椎转移致重度骨痛伴左下肢疼痛急诊入院。既往患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胃溃疡。初步诊断为骨转移灶压迫脊髓,致神经病理性疼痛。
该患者在短效阿片类药物滴定过程中出现爆发痛。关于爆发痛的治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吗啡注射液是治疗爆发痛的有效药物,常用剂量为10 mg/次 B:选用快速起效的短效阿片类药物 C:选用的阿片类药物,其剂量为阿片日剂量的10%~20% D:对可预见的爆发痛应给予预先镇痛治疗 E:对于骨转移所致的爆发痛,应考虑联合NSAIDs或放射治疗
某女性患者,42岁,1999年体检发现左甲状腺肿块,甲状腺核素显像为冷结节,CT检查示甲状腺内有多个占位病变,血Tg88μg/L,作左甲状腺全切除术及颈淋巴清扫术,术后病理示甲状腺滤泡状腺癌。2002年2月开始咳嗽,痰中带血丝,X线胸片示甲状腺癌肺转移,
I全身显像提示双肺转移。
该患者在转移灶治疗后,应重复治疗的指征
A:
I显像发现转移灶摄
I降低或消失,数目减少 B:
I显像发现有异常浓聚灶 C:Tg或TGAb水平降低或消失 D:
I显像阴性,血清Tg≥10μg/L E:肺出现纤维化
某男性患者,44岁,体检发现AFP>500μg/L,肝、肾功能正常。有HbsAg阳性史6年。
该患者在2年后又再次出现右肝多发转移灶,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案是
A:中药治疗 B:化疗 C: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D:密切观察随访 E:免疫治疗 F: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