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9岁,因“发现双肾上腺占位半个月”来诊。无皮质醇增多症的临床表现。患者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27年,高血压20余年。查体:BP 170/80 mmHg;BMI 24.2 kg/m2。实验室检查:血F 14.68 μg/dl(8 AM),8.26 μg/dl(0 AM),过夜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后1.9 μg/dl;经典2 d法:UFC对照日66.3 μg/24 h,小剂量服药后25.9 μg/24 h,大剂量服药后20.5 μg/24 h;ACTH 17.4~18.5 pg/ml。肾CT:双侧肾上腺多发结节,双肾多发囊肿。垂体MRI: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彩超:腹主动脉粥样硬化,双肾动脉未见明显狭窄。
如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被抑制,ACTH<15 pg/ml,最可能的诊断是
A:原发性色素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 B:ACTH非依赖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症 C:垂体性皮质醇增多症 D:无功能肾上腺意外瘤 E:异位ACTH综合征
患者男,23岁,因“皮肤紫纹,血压升高8个月,向心性肥胖3个月”来诊。查体:BP 145/95 mmHg;典型皮质醇增多症体征。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7.0 mmol/L,血钾3.5 mmol/L,钠142 mmol/L;过夜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血F(8 AM):服药前28.79 μg/dl,服药后23.01 μg/dl;血ACTH 84.6~85.6 pg/ml。
为明确诊断应进一步检查(提示 联合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对照第1天24 h UFC 1431.60 μg,第2天1285.20 μg,小剂量服药后1678.60 μg,大剂量服药后1677.00 μg。MRI:垂体微腺瘤。)
A:垂体MRI动态加强 B:CRH兴奋试验 C:ACTH兴奋试验 D:胰岛素低血糖兴奋试验 E:岩下静脉取血插管测ACTH F:LDDST-CRH联合试验
患者,女性,39岁。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病史8年,因急性肺水肿入院,予以乙醇湿化给氧,静脉注射吗啡5mg,呋塞米20mg等治疗。
护士告诉患者,排尿的时间是在注射呋塞米后
A:数分钟至1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6小时 E:6~8小时
某男性患者,68岁,因“发现双肾上腺占位半个月”来诊。无皮质醇增多症的临床表现。患者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27年,高血压20余年。查体:BP 170/80 mmHg;BMI 24.2 kg/m2。实验室检查:血F 14.68 μg/dl(8 AM),8.26 μg/dl(0 AM),过夜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后1.9 μg/dl;经典2 d法:UFC对照日66.3 μg/24 h,小剂量服药后25.9 μg/24 h,大剂量服药后20.5 μg/24 h;ACTH 17.4~18.5 pg/ml。肾CT:双侧肾上腺多发结节,双肾多发囊肿。垂体MRI: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彩超:腹主动脉粥样硬化,双肾动脉未见明显狭窄。
如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被抑制,ACTH<15 pg/ml,最可能的诊断是
A:原发性色素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 B:ACTH非依赖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症 C:垂体性皮质醇增多症 D:无功能肾上腺意外瘤 E:异位ACTH综合征
男性,49岁。有慢性乙肝史10余年,腹胀尿少2周住院。经检查有腹水,大剂量呋塞米(速尿)治疗后,患者较烦躁,有定向障碍,以下哪项治疗是错误的()。
A:纠正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 B:静脉滴注精氨酸 C:水合氯醛灌肠 D:停用大剂量呋塞米(速尿) E:口服申硝唑0.2g,每日3次
男性,49岁。有慢性乙肝史10余年,腹胀尿少2周住院。经检查有腹水,大剂量呋塞米(速尿)治疗后,患者较烦躁,有定向障碍,以下哪项治疗是错误的()。
A:纠正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 B:静脉滴注精氨酸 C:水合氯醛灌肠 D:停用大剂量呋塞米(速尿) E:口服甲硝唑0.2g,每日3次
呋塞米又称
A:氢氯塞嗪 B:螺内酯 C:速尿 D:乙酰唑胺 E:甘露醇
男性,49岁。有慢性乙肝史10余年,腹胀尿少2周住院。经检查有腹水,大剂量呋塞米(速尿)治疗后,患者较烦躁,有定向障碍,以下哪项治疗是错误的()
A:纠正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 B:静脉滴注精氨酸 C:水合氯醛灌肠 D:停用大剂量呋塞米(速尿) E:口服甲硝唑0.2g,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