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60岁,6年前因痰结核菌阳性而诊为继发性肺结核,当时予以HRE治疗4个月,因病情好转而自动停药。3个月后低热,咳嗽,小量咯血再次自行用原方案治疗,症状改善。此后不规则应用过HRzong等药物治疗,症状时好,时坏。半年前,咯血1次再次采用上述方案治疗,体温升高,肺部病变增多,出现多个空洞,两肺门上提。

此病例治疗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为 ( )

A:初次治疗未采用含吡嗪酰胺方案 B:初次治疗时疗程不足 C:第一次恶化时治疗不彻底 D:初次治疗时联合的药物种类和疗程均不足 E:用药不规则

男性,60岁,6年前因痰结核菌阳性而诊为继发性肺结核,当时予以HRE治疗4个月,因病情好转而自动停药。3个月后低热,咳嗽,小量咯血再次自行用原方案治疗,症状改善。此后不规则应用过HRzong等药物治疗,症状时好,时坏。半年前,咯血1次再次采用上述方案治疗,体温升高,肺部病变增多,出现多个空洞,两肺门上提。

该病例出现第一次病变恶化时,应做的治疗是 ( )

A:按复治病例原则治疗,疗程8个月 B:采用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 C:化疗加用激素治疗 D:止血,抗感染治疗 E:仍继续原方案治疗

(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

药物平稳控制血压1~2年后,再酌情逐渐减少药物品种和剂量

A:联合用药 B:坚持降压治疗 C:注意剂量个体化 D:选择适宜药物剂型 E:依从生物钟规律给药

(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治疗深部真菌病

A:联合用药 B:局部用药 C:应用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D:应用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E:全程选用静脉给药的药物

(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

A:联合用药 B:局部用药 C:应用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D:应用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E:全程选用静脉给药的药物

(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治疗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

A:联合用药 B:局部用药 C:应用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D:应用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E:全程选用静脉给药的药物

(治疗药物监测的原则)

地高辛治疗浓度范围为0.9~2.0ng/ml,潜在中毒浓度>2.4ng/ml,属于

A:特殊人群用药 B:采用非常规给药方案 C:体内过程个体差异大的药物 D: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的药物 E: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副作用强的药物

某男,60岁,6年前因痰结核菌阳性而诊为继发性肺结核,当时予以HRE治疗4个月,因病情好转而自动停药。3个月后低热、咳嗽,小量咯血再次自行用原方案治疗,症状改善。此后不规则应用过HRES等药物治疗,症状时好,时坏。半年前、咯血1次,再次采用上述方案治疗,体温升高,肺部病变增多,出现多个空洞,两肺门上提

该病例出现第一次病变恶化时,应做的治疗是

A:按复治病例原则治疗,疗程8个月 B:采用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 C:化疗加用激素治疗 D:止血,抗感染治疗 E:仍继续原方案治疗

某男,60岁,6年前因痰结核菌阳性而诊为继发性肺结核,当时予以HRE治疗4个月,因病情好转而自动停药。3个月后低热、咳嗽,小量咯血再次自行用原方案治疗,症状改善。此后不规则应用过HRES等药物治疗,症状时好,时坏。半年前、咯血1次,再次采用上述方案治疗,体温升高,肺部病变增多,出现多个空洞,两肺门上提

此病例治疗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为

A:初次治疗未采用含吡嗪酰胺方案 B:初次治疗时疗程不足 C:第一次恶化时治疗不彻底 D:初次治疗时联合的药物种类和疗程均不足 E:用药不规则

某男性患者,36岁,有支气管哮喘病史5年余,按时使用吸入药物治疗。1天前因家中装修,油漆家具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渐出现端坐呼吸、烦躁不安、大汗淋漓,继续使用药物无效,就诊急诊,给予静脉推注氨茶碱无好转,收入病房。

3天后患者停用机械通气,转入普通病房,5天后患者出院。患者在以后的治疗中,应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A:哮喘控制至少3个月以上,方可逐步降级治疗 B:避免再次接触油漆 C:与医生建立伙伴关系 D:学习评价和监测自己的哮喘严重度 E:尽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F:长期氧疗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