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1.5个月。母亲有肝炎病史。出生后1周开始出现皮肤黄染,尿色棕黄,经内科激素治疗,皮肤,巩膜黄,肝脾大,肝功能异常,血胆红素增高。
对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新生儿肝炎 B:胆道闭锁 C:病毒感染 D: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E:胆管压迫
患者男性,38岁。因“上腹部疼痛伴发热2天,黄疸一天”入院。2天前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持续性剧痛,阵发性加剧,向右肩及右后背部放射,疼痛1小时后出现寒战,高热,体温高达40℃,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不含胆汁,无咖啡样物,1天后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发病后未排便,有排气,尿赤黄。
提示:体检:T39.2℃。P130次/分,Bp90/55mmHg,抬入病室,表情淡漠,皮肤,巩膜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晰,来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30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腹平,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右上腹可触及肿大之胆囊,肝区叩击痛,肝上界右锁骨中线第4肋间,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8.0x10
/L,N0.85,L0.15。腹部透视:右侧隔肌明显上抬,无隔下游离气体。肝胆B超:肝脏增大,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胆总管直径2.0cm,末端可见2个强回声光团,直径2.0,2.5cm,后方伴声影。可采取的治疗措施有
A:恢复血容量 B:吸氧,降温 C:急诊胆囊造口 D: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E:联合使用足量有效的广谱抗生素 F:紧急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并减压引流 G:低血压首选的血管活性药为多巴胺 H:试行鼻胆管引流,若病情改善可择期手术 I:经过积极治疗后,待病情稳定后手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
患儿女,生后3天。皮肤,巩膜出现黄染,精神,食欲尚好,大便黄色糊状,查血清胆红素浓度128μmol/L,血常规无异常,小儿血型为O型,其母为B型。
对该女婴最主要的观察重点是
A:尿量 B:瞳孔 C:体温变化 D:体重 E:皮肤,巩膜黄染的程度
患儿男,39周顺产,母乳喂养。生后3天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精神反应差,食欲减退,拒乳。
该病分期错误的是
A:警告期 B:痉挛期 C:持续期 D:恢复期 E:后遗症期
新生儿,胎龄7天,生后第3天出现皮肤黄染,次日更明显,患儿精神,食欲正常,白细胞不高,血清胆红素171μmol/L(10mg/dl),以间接胆红素为主。
下列与该患儿发生黄疸无关的是
A:新生儿出生后氧分压升高,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 B:出生后有轻重不等的酸中毒,影响胆红素的结合运道 C:新生儿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少,活性不足 D:新生儿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 E:新生儿肠肝循环丰富
足月新生儿,女,体重3500g,出生后36小时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血清总胆红素290μmol/L。
新生儿病情变化的观察应将重点放在
A:尿量 B:心率 C:皮肤,巩膜黄染的程度 D:血钙 E:血氧饱和度
患儿男,生后13天,主因"皮肤黄染3天,拒奶1天"入院。足月分娩,无窒息史,出生体重3.3kg,生后第2天开始出现皮肤黄染,第6天消退,出生第10天黄染退而复现,逐渐加深,并出现拒奶。母妊娠史HbsAg(-)。体格检查:体重3.4kg,体温35.6℃,心率120次/分,呼吸42次/分,哭声低,反应差,全身皮肤黄染明显,巩膜发黄,前囟平,心肺(-)。脐部残端有脓性分泌物渗出,腹略胀气,肝肋下3cm,脾肋下1cm可及,质软。血白细胞27x10
/L,中性88%,淋巴12%。
若患儿出现拒乳后,逐渐出现角弓反张,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并持续抽搐,此时应考虑
A:脑积水 B:颅内出血 C:新生儿破伤风 D:胆红素脑病 E:中毒性脑病 F:巨细胞病毒感染
某女婴,1个半月,出生后1周开始出现皮肤黄染,尿色棕黄,经内科激素治疗,皮肤、巩膜黄,肝脾大,肝功能异常,血胆红素增高,母亲有肝炎病史
最可能的诊断是
A:新生儿肝炎 B:胆道闭锁 C: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D:胆管压迫 E:病毒感染
某女婴,35天,生后2周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进行性加重,大便呈灰白色,尿布黄染,查体,精神差,肝脾肿大,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
本病的治疗措施
A:抗生素治疗 B:对症治疗 C:手术治疗 D:补液观察 E:转内科治疗
出生38天女婴,生后2周开始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呈进行性加重,尿布黄染,大便呈灰白色,查体:精神差,腹肌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肿大,移动性浊音阴性。
首选治疗措施
A:抗生素治疗 B:对症治疗 C:手术治疗 D:补液观察 E:转内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