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6岁,因“消瘦,食欲减退及右上腹痛”来诊。查体: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肝大,腹腔积液。实验室检查:AFP升高,乙肝表面抗原阳性。CT:肝内巨大结节,约10 cmx8 cm。肝穿刺组织学:细胞呈小梁状排列,小梁之间为肝窦样血管,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

肝细胞癌的细胞类型有

A:肝样细胞 B:透明细胞 C:梭形细胞 D:巨细胞 E:泡沫样细胞

患者女,57岁,反复发热1周。体温38.2℃,B超示肝脏占位性病变。CT示肝右叶脓肿。血象稍高,血培养+药敏(-),肝,肾功能及心肺检查无明显异常。予头孢哌酮舒巴坦+奥硝唑+左氧氟沙星三联抗炎及护肝等对症处理。患者入院后未诉明显腹痛,但每天下午16:00点左右出现发热,持续约3h后自行降温,最高达38.7℃。每天体温波动>2℃。复查CT:脓肿较前增大,予B超定位下行穿刺,脓肿壁较厚,抽出50ml巧克力样液体。

关于B超引导穿刺抽取液体,叙述错误的是

A:是确诊阿米巴肝脓肿的主要依据 B:黏稠无臭味 C:若将脓液按每毫升加入链激酶10U,在37℃条件下培养30min后检查,可提高阳性率 D:脓液中滋养体的阳性率很高 E:找到活动性阿米巴原虫的概率低于从脓肿壁刮下的组织

女,68岁。有肝硬化病史8年余,近1年来常出现肝区疼痛,乏力,发热等症状,抽血查甲胎蛋白增高。2小时前突然发生腹部剧痛,有压痛,反跳痛,并伴有腹膜刺激征,血压下降,腹腔穿刺有大量不凝的血性液体。

病人1年来出现肝区疼痛的原因最可能为

A:肝大压迫周围神经所致 B:肝肿瘤增大迅速使肝包膜张力增大所致 C:癌细胞侵犯周边神经所致 D:肋间神经过敏所致 E:过度疲劳所致

男性,40岁。不规则发热40天,伴纳差,腹胀,右上腹痛,近1周干咳伴右下胸痛来诊。体检:体温39℃,消瘦,心肺(-),右腋前线第7,8肋间有局限性压痛,局部软组织肿胀,肝肋下3cm,质中,有压痛。B超见肝脏有一4cmx3.5cm液平段,肝穿刺抽出50ml液体,经抗阿米巴药物治疗10d后,体温正常,脓腔缩小,诊断为阿米巴肝脓肿。

本例肝脓肿穿刺抽脓,其典型颜色是

A:草黄色 B:黄色脓性 C:黄绿色 D:乳白色 E:棕褐色

患儿男,2岁半,腹泻7天后反复呕吐,继之昏睡,抽搐,脑脊液检查常规生化正常,压力明显增高,肝功能转氨酶升高。

如果进行肝穿刺送病理切片,光镜下其主要特征性改变为

A:肝细胞脂肪变性 B:肝细胞充血,水肿 C:肝细胞明显肿胀 D:肝细胞玻璃样变性 E:肝细胞滑面内质网增加

某女性患者 56岁,肝硬化病史7年,近几个月来常感腹胀,下肢呈凹陷性水肿,经B超证实为“肝硬化腹水”。

引起肝昏迷的主要诱因是什么? 提示:该患者每日服用氢氯噻嗪,但效果不显著,已多次腹腔穿刺放液。昨晚突然意识模糊,出现扑翼样震颤,出现肝昏迷

A:上消化道大出血 B:多次腹腔穿刺放液 C: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D:过量摄入蛋白质饮食 E:长期使用排钾类利尿剂

某男,46岁,呕吐、腹泻2天,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半天急诊入院。查体:BP110/70mmHg,神志恍惚,巩膜中度黄染,颈部可见数枚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3cm,上肢穿刺部位有淤血斑。Hb90g/L,WBC3.2×10/L,血糖7.0mmol/L,尿糖(+),尿酮(-),尿镜检(-)。

诊断肝性脑病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是

A:血气分析 B:肾功能 C:血氨 D:肝功能 E:腹部CT

某男性患者,47岁,21岁即开始经常饮酒,每次约2~3两白酒及多少不等的啤酒。体检时发现肝脏肿大,ALT及AST水平均升高,肝穿刺组织学见肝细胞内有Mallory小体,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可见灶状肝细胞坏死。

如果病因没有去除,肝脏病变继续发展可能会发展成

A:大结节型肝硬化 B:小结节型肝硬化 C:大小结节混合型肝硬化 D:不全分割型肝硬化 E:巨块型肝癌

某女性患者,55岁,肝硬化病史7年,近几个月来常感腹胀,下肢呈凹陷性水肿,经B超证实为“肝硬化腹水”。

引起肝昏迷的主要诱因是什么? 提示:该患者每日服用氢氯噻嗪,但效果不显著,已多次腹腔穿刺放液。昨晚突然意识模糊,出现扑翼样震颤,出现肝昏迷。

A:上消化道大出血 B:多次腹腔穿刺放液 C: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D:过量摄入蛋白质饮食 E:长期使用排钾类利尿剂

肝穿刺的适应证( )

A:细菌性肝脓肿 B:阿米巴肝脓肿 C:原发性肝癌 D:肝包虫病 E:肝炎后肝硬变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