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35岁,因急腹症拟诊急性阑尾炎手术,术后送检。

该种炎症常呈弥漫性的原因是 ( )

A:易通过血道发生转移性脓肿 B:细菌可分泌透明质酸酶和链激酶降解纤维而易于扩散 C:可通过管道使得细菌播散至别处 D:单核巨噬细胞可吞噬细菌,将其转移至它处 E:炎细胞坏死后,溶酶体酶释放,降解组织成分造成的

 患者女,46岁,与朋友聚餐后次日水样腹泻(6~8次/d),伴下腹痉挛性疼痛,2 d后症状加重,并出现发热(38.9 ℃),在当地县医院进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2x10/L,粪常规:WBC及RBC满视野,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即静脉给予左氧氟沙星及甲硝唑治疗。5 d后出现黏液血便(8~12次/d),伴腹胀,仍然发热,体温最高达39.5 ℃。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 第1次粪培养为非致病菌,第1次血培养阴性;腹部X线平片:升结肠及横结肠少量积气;结肠镜检查结果:进境约50 cm,直肠,乙状结肠及部分降结肠弥漫性水肿,充血,广泛黏膜糜烂,溃疡及出血,部分溃疡融合并覆黏液脓性渗出物。直肠黏膜病理:结肠隐窝变短分叉,隐窝脓肿形成,基底部大量浆细胞浸润,淋巴组织增生。)

A:急性爆发性细菌性痢疾 B:急性阿米巴痢疾 C:急性缺血性肠炎 D: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 E:急性爆发性溃疡性结肠炎 F:急性耶尔森肠炎 G:急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

急性心包炎当心包壁层、脏层上有纤维蛋白、白细胞和少量内皮细胞的渗出,无明显液体积聚时称为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如果继而液体增加,则为渗出性心包炎。液体多为淡黄、清亮,偶可混浊不清、化脓性或呈血性,量100~3000 ml不等,一般在数周至数月内吸收。心包出现弥漫或局限的纤维组织增生、增厚粘连、壁层与脏层融合钙化,使心脏及大血管根部活动度受限。

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主要症状是

A:吞咽困难 B:声音嘶哑 C:呼吸困难 D:刺激性咳嗽 E:心前区疼痛

急性心包炎当心包壁层、脏层上有纤维蛋白、白细胞和少量内皮细胞的渗出,无明显液体积聚时称为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如果继而液体增加,则为渗出性心包炎。液体多为淡黄、清亮,偶可混浊不清、化脓性或呈血性,量100~3000 ml不等,一般在数周至数月内吸收。心包出现弥漫或局限的纤维组织增生、增厚粘连、壁层与脏层融合钙化,使心脏及大血管根部活动度受限。

渗出性心包炎最突出的症状是

A:吞咽困难 B:声音嘶哑 C:呼吸困难 D:刺激性咳嗽 E:心前区疼痛

急性心包炎当心包壁层、脏层上有纤维蛋白、白细胞和少量内皮细胞的渗出,无明显液体积聚时称为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如果继而液体增加,则为渗出性心包炎。液体多为淡黄、清亮,偶可混浊不清、化脓性或呈血性,量100~3000 ml不等,一般在数周至数月内吸收。心包出现弥漫或局限的纤维组织增生、增厚粘连、壁层与脏层融合钙化,使心脏及大血管根部活动度受限。

急性心包炎随着渗液逐渐吸收,发生心包壁层与脏层的粘连、增厚、缩窄,此时的诊断是

A:急性心包炎 B:亚急性心包炎 C:缩窄性心包炎 D:渗出性心包炎 E:纤维蛋白性心包炎

某女,40岁,反复排黏液排血便1年余,结肠镜检查示: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有散在小溃疡,拟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为

A:慢性持续型 B:急性暴发型 C:慢性复发型 D:临床终末型 E:初发型

急性心包炎当心包壁层、脏层上有纤维蛋白、白细胞和少量内皮细胞的渗出,无明显液体积聚时称为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如果继而液体增加,则为渗出性心包炎。液体多为淡黄、清亮,偶可混浊不清、化脓性或呈血性,量100~3000ml不等,一般在数周至数月内吸收。心包出现弥漫或局限的纤维组织增生、增厚粘连、壁层与脏层融合钙化,使心脏及大血管根部活动度受限。

急性心包炎随着渗液逐渐吸收,发生心包壁层与脏层的粘连、增厚、缩窄,此时的诊断是

A:急性心包炎 B:亚急性心包炎 C:缩窄性心包炎 D:渗出性心包炎 E:纤维蛋白性心包炎

胃肠黏膜因炎症等病变致血浆、黏液渗出所致的腹泻称为()

A:动力性腹泻 B:吸收不良性腹泻 C:渗出性腹泻 D:渗透性腹泻 E:分泌性腹泻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