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0岁,因“头晕,头痛”来诊。患者2个月前诊断为“大动脉炎”,给予激素,抗炎,抗凝等药物治疗,现症状好转,体温正常。实验室检查:WBC 7.6x109/L,红细胞沉降率60 mm/h,CRP 3.8 g/L。主动脉造影:左侧锁骨下动脉及颈总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右侧无名动脉起始部轻度狭窄。
目前的治疗建议是
A:继续药物治疗,控制症状 B:立即手术治疗,改善头部供血 C:重建狭窄远端血运,改善症状 D:切除病变动脉,以免病变复发 E:给予支持疗法,观察病情进展情况再定治疗方案
(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
低剂量单品种效果不满意时可采用两种或多种抗高血压药
A:联合用药 B:坚持降压治疗 C:注意剂量个体化 D:选择适宜药物剂型 E:依从生物钟规律给药
(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
药物平稳控制血压1~2年后,再酌情逐渐减少药物品种和剂量
A:联合用药 B:坚持降压治疗 C:注意剂量个体化 D:选择适宜药物剂型 E:依从生物钟规律给药
(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治疗深部真菌病
A:联合用药 B:局部用药 C:应用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D:应用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E:全程选用静脉给药的药物
(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
A:联合用药 B:局部用药 C:应用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D:应用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E:全程选用静脉给药的药物
(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治疗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
A:联合用药 B:局部用药 C:应用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D:应用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E:全程选用静脉给药的药物
以上抗凝药物作用机制是
加强抗凝血酶I3(AT-I3)的作用
A:肝素 B:香豆素类 C:链激酶 D:尿激酶 E:阿司匹林
某女性患者,38岁,咳嗽、咳黄色黏痰伴发热2天。查体:体温38℃,血压120/70mmHg,咽部充血明显,双肺呼吸音稍粗,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稍粗,血常规白细胞13.4×10
/L,中性91%。予头孢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2天后体温下降,症状改善,继续用药1天后再次发热38.7℃、周身出现充血性斑丘疹、关节疼痛,并出现尿量进行性减少,偶有肉眼血尿,水肿、恶心呕吐。
肾活检回报提示肾脏组织有明显的细胞浸润及间质水肿,浸润的细胞主要有嗜酸粒细胞等,肾小球和肾血管无明显病变,目前已经给予常规抗过敏药物辅以血液透析治疗1周,复查血Cr696μmol/L,此时,可谨慎试用
A:甲泼尼龙冲击治疗 B:环磷酰胺冲击治疗 C:环孢素治疗 D:中医中药治疗 E:霉酚酸酯治疗 F:糖皮质激素序贯治疗0.5~1.0mg/(kg·d)
在药物结构中含有羧基,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还有抑制血小板凝聚作用。
根据结构特征和作用,该药是
A:布洛芬 B:阿司匹林 C:美洛昔康 D:塞来昔布 E:奥扎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