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53岁,因阵发性头痛,头晕,胸闷,心悸5年,加重3个月入院,诊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拟行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提示:患者经术前准备,目前血压控制良好,电解质正常,血容量得到适量补充,拟于次日行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提问: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

A:麻醉方法首选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 B:麻醉方法首选全身麻醉 C:术中应采用长效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和心率 D:因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故无需动脉和中心静脉测压监测 E:嗜铬细胞瘤切除后,仍需维持降压 F:术中严密观察,注意有无胸膜损伤或气胸的发生

患者女性,53岁,因阵发性头痛,头晕,胸闷,心悸5年,加重3个月入院,诊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拟行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提示:患者在气管全麻和有创监测下开始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虽然术中持续进行人工降压麻醉,但术者瘤体操作时的血压一直维持在170~130/100~80mmHg,当嗜铬细胞瘤瘤体切除后,患者血压迅速由170~130/100~80mmHg,下降至70~80/40~50mmHg。提问:血压迅速下降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A:急性心衰 B:降压麻醉药物的继续作用 C:腹腔镜气腹压压迫外周血管 D:血容量相对不足 E:外周血管失去嗜铬细胞瘤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刺激而扩张 F:高血糖反应

某女性患者,51岁,因“左乳肿物伴皮肤溃疡1个月”来诊。查体:左乳外上象限4 cm×4 cm×3 cm肿物,伴皮肤溃疡;左侧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融合固定。乳腺肿物粗针穿刺活检:浸润性导管癌Ⅱ级;ER(-),PR(-),HER-2(+)。腋淋巴结细针穿刺活检:发现癌细胞。其他检查未见异常。

经6个周期新辅助化学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乳腺未见癌细胞,腋淋巴结转移0/26。下一步处理应为

A:定期随访 B:追加6个周期化学治疗 C:放射治疗 D:内分泌治疗 E:靶向治疗

某女性患者,48岁,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改良根治术后,6个周期CAF化学治疗后2年,T2N0M0,ER(-),PR(-),HER-2(+)。右侧胸壁有1结节,1.0 cm×1.0 cm×0.5 cm,细针穿刺活检发现癌细胞。进一步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或其他部位转移。

诊断为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学治疗后胸壁复发,治疗首选

A:化学治疗 B:放射治疗 C:内分泌治疗 D:靶向治疗 E:手术切除

晚期卵巢恶性肿瘤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要点是()

A: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使肿瘤残余灶直径<4cm B: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使肿瘤残余灶直径<3cm C: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使肿瘤残余灶直径<2cm D:子宫+双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 E:双附件切除+子宫+大网膜+肉眼可见癌灶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

晚期卵巢恶性肿瘤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要点是()

A: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使肿瘤残余灶直径<4cm B: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使肿瘤残余,灶直径<3cm C: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使肿瘤残余灶直径<2cm D:子宫十双附件切除十大网膜切除十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 E:双附件切除十子宫十大网膜十肉眼可见癌灶切除十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

有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A:应尽量切除原发病灶及转移灶,使肿瘤残余灶直径≤0.5cm B:应尽量切除原发病灶及转移灶,使肿瘤残余灶直径≤lcm C:应尽量切除原发病灶及转移灶,使肿瘤残余灶直径≤l.5cm D:应尽量切除原发病灶及转移灶,使肿瘤残余灶直径≤2cm E:应尽量切除原发病灶及转移灶,使肿瘤残余灶直径≤2.5cm

有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A:应尽量切除原发病灶及转移灶,使肿瘤残余灶直径≤0.5cm B:应尽量切除原发病灶及转移灶,使肿瘤残余灶直径≤1cm C:应尽量切除原发病灶及转移灶,使肿瘤残余灶直径≤1.5cm D:应尽量切除原发病灶及转移灶,使肿瘤残余灶直径≤2cm E:应尽量切除原发病灶及转移灶,使肿瘤残余灶直径≤2.5cm

晚期卵巢恶性肿瘤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要点是()

A: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使肿瘤残余灶直径<4cm B:一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使肿瘤残余灶直径<3cm C: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使肿瘤残余灶直径<1cm D:子宫+双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 E:双附件切除+子宫+大网膜+肉眼可见癌灶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