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母细胞瘤是比较常见的肾上腺恶性肿瘤。

有关该肿瘤错误的描述有 ( )

A:80%发生在5岁以下 B:肿瘤多呈结节状,界清质软 C:常见出血,坏死和囊性变 D:肿瘤组织中出现较多向成熟方向分化的成分提示预后较好 E:为低度恶性肿瘤

患者男性,18岁,因颅内肿瘤手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蝶鞍上部,球形,有包膜,直径3cm。

下列关于该肿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囊壁内衬复层鳞状上皮 B:实性区为团块及条索状排列的鳞状上皮 C:部分区可见造釉细胞瘤结构 D:相当于WHOI3级 E:肿瘤来源于颅咽管剩件的鳞状上皮

 患者女,48岁,因“不规则阴道出血2个月”就诊。B超提示“子宫肌瘤”。腹腔镜下行子宫肿瘤切除术。巨检:碎肌性组织9 cmx7 cmx5 cm,肿块灰白,质稍软,质地均匀,部分可见边界。)

该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治疗建议是

A:低度恶性,建议扩大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 B:高度恶性,建议广泛性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淋巴结清扫 C:生物学行为不能确定,建议单纯肿瘤切除 D:生物学行为不能确定,建议子宫切除 E:良性肿瘤,不需其他治疗 F:良性肿瘤,有可能复发,建议随访

患者女,42岁,因“进行性高血压1年”来诊。肾CT:右肾上腺占位。尿3-甲氧基-4-羟苦杏仁醛(VMT)升高。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拟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此时最适宜的处理是(提示手术过程探查肿瘤时,血压急剧上升至200/120mmHg。)

A:静脉放血 B:给予苯苄明 C:给予酚妥拉明 D:给予利血平 E:追加芬太尼 F:给予硝酸甘油

患者女,42岁,因“进行性高血压1年”来诊。肾CT:右肾上腺占位。尿3-甲氧基-4-羟苦杏仁醛(VMT)升高。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拟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处理措施有(提示肿瘤切除后,血压逐渐下降至70/30mmHg。)

A:静脉注射麻黄碱 B:静脉注射阿托品 C:泵注去甲肾上腺素 D:泵注异丙肾上腺素 E:快速输血,补液 F:静脉注射毛花苷丙 G:适当减浅麻醉

患者女性,53岁,因阵发性头痛,头晕,胸闷,心悸5年,加重3个月入院,诊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拟行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提示:患者经术前准备,目前血压控制良好,电解质正常,血容量得到适量补充,拟于次日行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提问: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

A:麻醉方法首选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 B:麻醉方法首选全身麻醉 C:术中应采用长效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和心率 D:因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故无需动脉和中心静脉测压监测 E:嗜铬细胞瘤切除后,仍需维持降压 F:术中严密观察,注意有无胸膜损伤或气胸的发生

病历摘要:男性,35岁,主因体检发现前纵隔肿物一周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双锁骨上淋巴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啰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胸片示前上纵隔肿瘤。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采用胸骨正中劈开切口,见肿瘤侵犯左无名静脉,正确的处理为:

A:行肿瘤摘除术 B:行胸腺扩大切除术及血管部分切除术 C:为安全起见行肿瘤姑息切除 D:将肿瘤从无名静脉剥离后切除

某女性患者,18岁,诉胸骨后疼痛,气促,平卧刺激性咳嗽明显,坐位稍好转,MRI示"右上纵隔7cm×9cm肿块",拟行"纵隔肿瘤切除术"。

有关纵隔肿瘤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胸腺瘤、畸胎瘤和神经源性肿瘤发生率居纵隔肿瘤前三位 B:100%胸腺瘤患者有重症肌无力症状 C:大多数为良性,但可恶性变 D:纵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肿瘤,明确其部位与表面情况 E:纵隔肿瘤主要行手术切除治疗 F:胸腺瘤的临床症状产生于对周围器官的压迫和肿瘤本身特有的症状--合并综合征

某女性患者,18岁,诉胸骨后疼痛,气促,平卧刺激性咳嗽明显,坐位稍好转,MRI示"右上纵隔7cm×9cm肿块",拟行"纵隔肿瘤切除术"。

入院后进一步检查表明患者为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拟行"胸腺瘤切除术",以下有关重症肌无力的麻醉前处理正确的是

A:麻醉前应重点检查有无延髓支配肌群受累 B: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C:术前借助肌肉松弛监测仪测试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有助于了解肌无力的程度,为合理选用肌肉松弛药提供依据 D:术前镇静剂的使用应以能镇静但又不抑制呼吸为原则,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E:多数患者不需做肺功能测验 F:术晨停用抗胆碱酯酶药

某男性患者,44岁,右侧嗜铬细胞瘤,拟全麻下行右肾上腺切除术。术中游离肿瘤时,突然出现血压上升。

肿瘤切除后出现低血糖的原因是

A:补充葡萄糖量不足 B:胰岛素分泌增加 C:糖异生增加 D:麻醉过深 E:基础代谢率增加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