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胃的静脉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胃右静脉收纳幽门前静脉 B:胃网膜右静脉沿胃大弯右行,注入肠系膜上静脉 C:胃右静脉沿胃小弯右行,注入肝门静脉 D:胃网膜左静脉沿胃大弯左行,注入肠系膜下静脉 E:胃短静脉注入脾静脉

胃短静脉注入

A:肠系膜上静脉 B:肝门静脉 C:脾静脉 D:幽门前静脉 E:肝静脉

患者男,45岁,行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医师给予其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所使用的方案是:术后立刻给予吗啡负荷量2mg,持续剂量1mg/h,冲击(弹丸)剂量0.5mg/次,锁定时间10min。

静脉PCA是术后镇痛的首选方法,其优点是

A:程序锁定可避免药物的作用过度叠加导致药物过量 B:与肌内注射阿片类药物相比,可减少缺乏镇痛药知识的不足 C:术后立刻负荷剂量可避免术后镇痛出现空白期 D:术后镇痛药量明显减少 E:避免术后医师处方镇痛药和给镇痛药之间的忍痛过程 F:吗啡是静脉PCA常用的药物

患者女性,32岁,病人胸骨后不适,返酸,胃灼热1年,进食后上腹胀满伴剑突下疼痛及气短10个月,乏力消瘦1个月。胸片提示左心影后气液平面。

若食管钡餐示膈下食管段变短增宽或消失,賁门部呈现幕状向上牵引,膈上可见胃囊膈上出现食管胃狭窄环。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食管憩室 B:食管平滑肌瘤 C:先天性膈疝 D:賁门失弛缓症 E:賁门胃底癌 F:食管裂孔疝 G:食管癌

患者8年前行胃部检查时发现“肝硬化”,药物治疗。3个月前因腹胀就诊,经胃镜检查提示“食管胃底重度静脉曲张,红色征阳性”,未予内镜下治疗。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和呕血,呕吐物为鲜血,总量约1 000 ml,无心悸,头晕等不适。为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就诊,初诊为“肝硬化门静脉__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脾大,脾功能亢进”收入外科。患者自发病以来诉乏力,无腹痛,腹胀,无肝性脑病表现,无脂肪泻,无骨痛。患者精神尚可,睡眠,食欲尚可,尿色深但量不少,粪便颜色性状无明显异常,体重无显著改变。查体:T 36.0℃,P 80次/min,R 18次/min,BP 90/60 mmHg。皮肤巩膜可疑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四肢无抓痕,未见紫癜或淤斑,肝掌(+),无蜘蛛痣。无明显腹壁静脉曲张,腹部平坦,软,无压痛,无肌紧张,也未及包块,肝脏肋下未及;脾脏肿大肋下3指,质韧,触痛(-);胆囊(-)。肝肾区叩击痛阴性,移动性浊音(-),听诊肠鸣音4次/min。

检查结果不适合行分流术,而需行断流术,应切断的静脉包括

A:左膈下静脉 B:胃左静脉 C:胃后静脉 D:胃右静脉 E:胃短静脉 F:胃底静脉

患者女,37岁,因短肠综合征入院。入院后经颈内静脉插管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3周后突然出现寒战,高热,无咳嗽,咳痰。查体:腹部无压痛和反跳痛。

若发生上述症状后,观察8h仍有高热,应采取的措施是

A:肠外营养液中增加胰岛素 B:用抗生素 C:胸腔穿刺抽气 D: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E:更换中心静脉导管

患者女,37岁,因短肠综合征入院。入院后经颈内静脉插管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3周后突然出现寒战,高热,无咳嗽,咳痰。查体:腹部无压痛和反跳痛。

若24h后发热仍不退,应采取

A:肠外营养液中增加胰岛素 B:用抗生素 C:胸腔穿刺抽气 D: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E:更换中心静脉导管

患者女,36岁,患短肠综合征,拟行长期全胃肠外营养。

最理想的静脉应选择

A:颈内静脉 B:颈外静脉 C:头静脉 D:大隐静脉 E:上肢静脉

男性,38岁,1月前曾有上消化道大出血史,肝硬化病史8年。查体:肝肋下未及,剑突下可及1cm,质硬;脾肋下可及6cm,质软;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示血白细胞2.5x10/L,血小板计数38x10/L,白蛋白29g/L,Child-PughB级。胃镜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红色征。临床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__症。

关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护理,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A:不进食粗糙,刺激性强的食物 B:饮食温度要低 C:术前常规插胃管 D:颗粒较大的口服药物应研粉冲服 E: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