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5岁,行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医师给予其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所使用的方案是:术后立刻给予吗啡负荷量2mg,持续剂量1mg/h,冲击(弹丸)剂量0.5mg/次,锁定时间10min。
静脉PCA是术后镇痛的首选方法,其优点是
A:程序锁定可避免药物的作用过度叠加导致药物过量 B:与肌内注射阿片类药物相比,可减少缺乏镇痛药知识的不足 C:术后立刻负荷剂量可避免术后镇痛出现空白期 D:术后镇痛药量明显减少 E:避免术后医师处方镇痛药和给镇痛药之间的忍痛过程 F:吗啡是静脉PCA常用的药物
患者男,45岁,行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医师给予其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所使用的方案是:术后立刻给予吗啡负荷量2mg,持续剂量1mg/h,冲击(弹丸)剂量0.5mg/次,锁定时间10min。
该患者术后安静时镇痛效果尚可,但活动时仍有明显的运动痛,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
A:不予处理 B:连续给予2~3次冲击剂量 C:静脉或肌内注射帕瑞昔布40mg D:静脉或肌内注射氟比洛酚酯50mg E:静脉注射小剂量__0.25~0.5mg/kg F:限制活动
患者,女性,56岁,因患胃癌拟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史5年,剧烈活动后偶有心前区疼痛。入院后心电图示胸导联广泛T波改变;胸片未见异常;超声显示双下肢静脉有血栓形成;生化检查以及凝血功能均正常。
提问:该患者手术后理想的镇痛方法是:
A:通过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 B:间断肌内注射哌替啶 C:间断静脉注射非甾体镇痛药 D: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 E:蛛网膜下腔患者自控镇痛(PCSA) F:单次静脉注射非甾体镇痛药+间断肌内注射阿片类镇痛药
患者女,37岁,因短肠综合征入院。入院后经颈内静脉插管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3周后突然出现寒战,高热,无咳嗽,咳痰。查体:腹部无压痛和反跳痛。
若发生上述症状后,观察8h仍有高热,应采取的措施是
A:肠外营养液中增加胰岛素 B:用抗生素 C:胸腔穿刺抽气 D: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E:更换中心静脉导管
患者女,37岁,因短肠综合征入院。入院后经颈内静脉插管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3周后突然出现寒战,高热,无咳嗽,咳痰。查体:腹部无压痛和反跳痛。
若24h后发热仍不退,应采取
A:肠外营养液中增加胰岛素 B:用抗生素 C:胸腔穿刺抽气 D: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E:更换中心静脉导管
男性,52岁。上腹部不适3年,加重半年,伴黑便一周入院,吸烟20余年。明确诊断后行胃癌根治术,留置胃管和腹腔引流管。现术后第3日,病人一直卧床,肛门尚未排气,腹胀明显,尚未进食,给予静脉输液等治疗。
该病人术后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错误的是
A:仔细检查引流物的量和颜色的变化 B: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阻塞 C:换药时应注意引流管体外部分的固定 D:有多根引流管时应区分各引流管的引流部位 E:胃肠减压管,只要待引流液减少即可拔除
男性,38岁,1月前曾有上消化道大出血史,肝硬化病史8年。查体:肝肋下未及,剑突下可及1cm,质硬;脾肋下可及6cm,质软;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示血白细胞2.5x10
/L,血小板计数38x10
/L,白蛋白29g/L,Child-PughB级。胃镜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红色征。临床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__症。
关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护理,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A:不进食粗糙,刺激性强的食物 B:饮食温度要低 C:术前常规插胃管 D:颗粒较大的口服药物应研粉冲服 E: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
患者男,60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第7天,出现肠瘘,经颈内静脉行胃肠外营养治疗。
下列叙述正确的为
A:可经中心静脉导管取血 B:可经中心静脉导管输血 C: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最好单独输入 D:营养液放置4℃冰箱内最长12h E:营养液从冰箱内取出后,应置室温下复温后再输注
男,50岁,有慢性肝炎病史20年,4小时前吃苹果后,突然呕出暗红色液约400ml。查体BP6.7/4.0kPa(50/30mmHg),P140次/min,神志淡膜,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脾肋下5cm,质软,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诊断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失血性休克
经药物治疗后,患者仍然吐血,可考虑下面哪一种措施
A:继续补液输血 B:插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C:插胃管 D:插尿管 E:静脉注射止吐药物
某男,50岁,有慢性肝炎病史20年,4小时前吃苹果后,突然呕出暗红色液约400ml。查体BP6.7/4.0kPa(50/30mmHg),P140次/min,神志淡膜,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脾肋下5cm,质软,无压痛。移动性浊暗阳性。诊断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失血性休克
经药物治疗后,患者仍然吐血,可考虑下面哪一种措施
A:继续补液输血 B:插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C:插胃管 D:插尿管 E:静脉注射止吐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