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特点是 ( )

A:组织内的细胞局部异常增生性恶性肿瘤 B:瘤细胞有吞噬现象,吞噬红细胞的现象是该病的重要特征 C:肿瘤细胞内非特异性酯酶,酸性磷酸酶和溶菌酶皆为阳性 D:较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晚期可出现黄疸,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E:是一种进行性,全身性的恶性程度高的肿瘤

某女性,30岁,因咳嗽,咯血,持续性高热等2周住院。入院后查体:T:39.1℃,P:108次/分,R:21次/分,BP:130/80mmHg,两肺可闻及湿性罗音;实验室检查WBC:3.6x10/L,RBC:3.0x10/L,Hb:100g/L,BPC:103x10/L;X线胸片示肺纹理增粗,两肺中,下野可见片状模糊的阴影

入院1周后此患者的骨髓涂片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有成堆的异形组织细胞。此患者可确诊为

A: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B:恶性组织细胞病 C:多发性骨髓瘤 D:噬血细胞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E: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某女,31岁,因咳嗽、咯血、持续性高热等2周住院。入院后查体:T:39.1℃,P:108次/分,R:21次/分,BP:130/80mmHg,两肺可闻及湿性罗音;实验室检查WBC:3.6乘以十的九次方/L,RBC:3.0乘以十的十二次方/L,Hb:100g/L,BPC:103乘以十的九次方/L;X线胸片示肺纹理增粗,两肺中、下野可见片状模糊的阴影

入院1周后此患者的骨髓涂片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有成堆的异形组织细胞。此患者可确诊为

A: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B:恶性组织细胞病 C:多发性骨髓瘤 D:噬血细胞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E: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某男,50岁,有20余年射线接触史,全身乏力两月余,胸背部有大小不等的皮下结节,红色微突起皮肤表面,最大红斑直径3.5cm,淋巴结不大。活检见圆形淋巴样肿瘤细胞在皮下呈浸润性生长,大小不等,胞质中等淡染;肿瘤细胞在单个脂肪细胞的周边围绕;在脂肪浸润和破坏的区域有反应性组织细胞;有脉管浸润;不累及真皮和表皮。化疗后4年仍健在。

若标记后PanT、CD8阳性,CD20、EBV阴性,TCR基因重排,则本病最确切的诊断应为

A:T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NK/T细胞淋巴瘤 C:蕈样肉芽肿 D: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E: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 F:以上都不是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特点是( )

A:组织内的细胞局部异常增生性恶性肿瘤 B:瘤细胞有吞噬现象,吞噬红细胞的现象是该病的重要特征 C:肿瘤细胞内非特异性酯酶、酸性磷酸酶和溶菌酶皆为阳性 D:较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晚期可出现黄疸、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E:是一种进行性、全身性的恶性程度高的肿瘤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A:淋巴结结构破坏,大量单一肿瘤性细胞增生 B:淋巴结结构破坏,多种炎细胞及R-S细胞增生 C:淋巴结结构保留,异型组织细胞浸润并吞噬红细胞 D:淋巴结内瘤细胞排列成滤泡结构 E:淋巴结结构破坏,大量原始粒细胞浸润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特点是( )

A:组织内的细胞局部异常增生性恶性肿瘤 B:瘤细胞有吞噬现象,吞噬红细胞的现象是该病的重要特征 C:肿瘤细胞内非特异性酯酶、酸性磷酸酶和溶菌酶皆为阳性 D:较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晚期可出现黄疸、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E:是一种进行性、全身性的恶性程度高的肿瘤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特点是()

A:组织内的细胞局部异常增生性恶性肿瘤 B:瘤细胞有吞噬现象,吞噬红细胞的现象是该病的重要特征 C:肿瘤细胞内非特异性酯酶、酸性磷酸酶和溶菌酶皆为阳性 D:较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晚期可出现黄疸、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E:是一种进行性、全身性的恶性程度高的肿瘤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