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男性,35岁,主因体检发现前纵隔肿物一周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双锁骨上淋巴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啰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胸片示前上纵隔肿瘤。
胸部CT示前上纵隔肿瘤4x4x3cm,与周围血管关系密切,考虑为胸腺瘤,决定手术治疗,可采用的术式有:
A:胸腔镜下胸腺瘤切除术 B:纵隔镜下胸腺瘤切除术 C:经左胸胸腺瘤切除术 D:经右胸胸腺瘤切除术 E:胸骨正中劈开胸腺瘤切除术
病历摘要:男性,62岁,主因体检发现左上肺肿物一周入院。查体:双锁骨上淋巴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啰音。胸片示左上肺前段2x2cm肿物,边界不清。
对此患者纵隔镜检查未见淋巴结转移,决定行手术治疗,你认为应采用以下哪种术式
A:左上肺楔形切除 B:左全肺切除 C:肿瘤切除术 D:左上肺切除+纵隔肺门淋巴结清扫
男性,28岁。两周来全身出现散在玫瑰色甲盖大的红斑,累及躯干,四肢掌跖,不痒。肛门附近有半环形排列的湿性丘疹,表面浸渍状。全身淋巴结肿大。
该病人在首次药物治疗后3~12小时若出现流感样症状,如体温上升,头痛,关节痛和全身不适,皮损可暂时加重,骨膜炎疼痛,一般4小时缓解。此反应称为
A:吉海反应 B:过敏反应 C:应激反应 D:特敏反应 E:过激反应
患者,女性,28岁,双眼球轻度突出,伴上睑退缩,上方巩膜暴露。眼眶CT提示眼外肌肥厚,无占位性病变。
上述眼外肌肥厚最常累及的是
A:上直肌 B:外直肌 C:下直肌 D:内直肌 E:上斜肌
某女性患者,46岁,因“发现左乳外上象限肿物1个月”来诊。一般情况可,无基础疾病。查体:左乳肿物,4 cm×3 cm;左侧腋窝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固定融合。左乳肿物穿刺活检: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穿刺活检:可见转移性腺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ER(-),PR(-),HER-2(+++)。
正确的后续靶向治疗是( 提示 行TCH新辅助治疗6个周期(4个月)后,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左乳仅见少量残存肿瘤细胞,Miller分级4级。免疫组织化学ER(++),PR(-),HER-2(+++)。)
A:术后无须继续曲妥珠单抗(赫赛汀)靶向治疗 B:术后继续使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靶向治疗9周 C:术后继续使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靶向治疗6个月 D:术后继续使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靶向治疗8个月 E:术后继续使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靶向治疗12个月 F:术后继续使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靶向治疗24个月
某男性患者,47岁,因"发现颈部包块伴乏力、消瘦3月余"入院。患者于3月前无意中发现右颈包块,约2cm×2cm大小,伴四肢无力,身体消瘦,3个月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体重下降8kg,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院。查体:T37.6℃,一般情况差,ECOG2级,形体消瘦,体重50kg,双颈可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约3cm×3cm,表面红肿,压之部分有疼痛,心肺未见异常,肝脾不大,双上肢手指肿胀,双下肢无浮肿。试验室资料: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LDH明显升高,达1202mmol/L,胸片、肝脾B超检查未见异常;骨髓涂片示三系增生且未见异常细胞。右颈淋巴结活检病理: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非特异型)。
若患者CHOP方案化疗2周期后,病情改善不明显,应考虑
A:放疗 B:更改化疗方案 C:继续原方案化疗2周期 D:手术 E:放弃放化疗 F:最佳支持治疗
某男性患者,51岁,因“舌溃疡3个月,疼痛加重伴异物感1周”来诊。3个月前进食时咬伤舌左侧缘,遂形成溃疡,迁延不愈;近1周局部疼痛加重,进食时明显,受伤部位有异物感。查体:一般情况可;左侧颈部Ⅱa区触及1枚直径2 cm淋巴结,轻压痛;舌左侧缘中1/3处可见直径2.5 cm菜花样肿物,未累及口底、舌根,伸舌居中。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征象。全麻下行舌左侧缘肿物切除+左颈淋巴结改良清扫术。术后病理:舌左侧缘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侧切缘净,基底切缘距肿瘤3 mm;淋巴结转移4/26,其中Ⅰb区1/5,Ⅱa区2/5(其中1枚包膜外受侵),Ⅱb区1/4,Ⅲ区0/6,Ⅳ区0/6。术后伤口恢复好。
该患者术后需要放射治疗的原因包括
A:T2N2bM0,Ⅳa期 B:T2N2cM0,Ⅳb期 C:原发肿瘤基底切缘距肿瘤只有3 mm,安全距离不够 D:多枚淋巴结转移 E:淋巴结有包膜外受侵 F:术式为左颈淋巴结改良清扫术
某男性患者,51岁,因“舌溃疡3个月,疼痛加重伴异物感1周”来诊。3个月前进食时咬伤舌左侧缘,遂形成溃疡,迁延不愈;近1周局部疼痛加重,进食时明显,受伤部位有异物感。查体:一般情况可;左侧颈部Ⅱa区触及1枚直径2 cm淋巴结,轻压痛;舌左侧缘中1/3处可见直径2.5 cm菜花样肿物,未累及口底、舌根,伸舌居中。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征象。全麻下行舌左侧缘肿物切除+左颈淋巴结改良清扫术。术后病理:舌左侧缘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侧切缘净,基底切缘距肿瘤3 mm;淋巴结转移4/26,其中Ⅰb区1/5,Ⅱa区2/5(其中1枚包膜外受侵),Ⅱb区1/4,Ⅲ区0/6,Ⅳ区0/6。术后伤口恢复好。
除上述放射治疗的原因外,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放射治疗的指征还包括
A:T3/T4期 B:切缘不净 C:肿瘤侵犯大血管、淋巴管 D:脉管瘤栓 E:病理为低分化或未分化 F:未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某男性患者,51岁,因“舌溃疡3个月,疼痛加重伴异物感1周”来诊。3个月前进食时咬伤舌左侧缘,遂形成溃疡,迁延不愈;近1周局部疼痛加重,进食时明显,受伤部位有异物感。查体:一般情况可;左侧颈部Ⅱa区触及1枚直径2 cm淋巴结,轻压痛;舌左侧缘中1/3处可见直径2.5 cm菜花样肿物,未累及口底、舌根,伸舌居中。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征象。全麻下行舌左侧缘肿物切除+左颈淋巴结改良清扫术。术后病理:舌左侧缘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侧切缘净,基底切缘距肿瘤3 mm;淋巴结转移4/26,其中Ⅰb区1/5,Ⅱa区2/5(其中1枚包膜外受侵),Ⅱb区1/4,Ⅲ区0/6,Ⅳ区0/6。术后伤口恢复好。
关于该患者术后是否需要同步放射化学治疗及其理由,描述正确的有
A:不需要,没有远处转移 B:需要,基底切缘距肿瘤只有3 mm,安全距离不够 C:需要,淋巴结有包膜外受侵 D:需要,淋巴结转移4/26 E:不需要,病理为高、中分化 F:不需要,基底切缘距肿瘤有3 mm,安全距离已够
某男性患者,48岁,因"发现颈部包块伴乏力、消瘦3个月余"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颈包块,约2cm×2cm大小,伴四肢无力,身体消瘦,3个月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体重下降8kg,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院。查体:T37.6℃,一般情况差,ECOG 2级,形体消瘦,体重50kg,双颈可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约3cm×3cm,表面红肿,压之部分有疼痛,心肺未见异常,肝脾不大,双上肢手指肿胀,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资料: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LDH明显升高,达1202mmol/L,胸片、肝脾B超检查未见异常;骨髓涂片示三系增生且未见异常细胞。右颈淋巴结活检病理: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非特异型)。
若患者CHOP方案化疗2周期后,病情改善不明显,应考虑
A:放疗 B:更改化疗方案 C:继续原方案化疗2周期 D:手术 E:放弃放化疗 F:最佳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