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35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x10
/L,血小板为50x10
/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
本例的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可能的特征变化有
A:胞质少,有空泡 B:细胞体积小,染色质较粗 C: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染色质疏松 D:以中晚期阶段的幼稚细胞为主,核浆发育不平衡 E: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
男性,18岁。不规则发热10d,鼻衄及牙龈出血1周来诊。体检:体温39.2℃,胸骨中下段有明显压痛,脾肋下2cm。检验:Hb 80g/L,WBC 22x10^9/L,血小板50x10^9/L,外周血有异常细胞,骨髓涂片原始细胞占0.80(80%),细胞化学染色POX部分阳性,PAS(-),NSE阳性,部分能被氟化钠抑制。
本例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其FAB分型是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
型) B:急非淋白血病M2型 C: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 D: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型) E: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5型)
患者男,53岁,消瘦,乏力5个月。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自觉体重减轻,后出现低热,体温在37.2℃左右,自诉有盗汗。3天前行血常规发现白细胞明显高于正常,行骨穿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并无头晕头疼,无口腔或鼻出血,无腹痛腹胀腹泻症状,精神饮食睡眠可,体重下降约10kg。查体:T36.3℃,P84次/分,R18次/分,BP110/70mmHg。神清,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周身皮肤及黏膜无出血点及瘀斑,胸骨无压痛,心肺未及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未触及,脾大,平脐,质硬,无触痛,肝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
慢粒的特征性改变有
A:Ph'染色体阳性 B:BCR-ABL融合基因阳性 C: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 D:CBFβ-MYH11融合基因阳性 E:骨髓增生活跃,以粒系为主,其中中幼,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 F:骨髓增生活跃,以粒系为主,其中原粒细胞明显增多 G:偶见Gaucher细胞 H:NAP强阳性 I:粒细胞胞浆常有中毒颗粒和空泡
患儿女,5岁。发热1个月,伴双下肢疼痛1周入院。体检:体温38.5℃,稍苍白,下肢有少许散在出血点,浅淋巴结易触及,如绿豆至黄豆大,心,肺无异常,肝肋下2cm,脾不肿大,双下肢无明显关节红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数12x10
/L,中性粒细胞0.30,淋巴细胞0.70,骨髓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列哪个因素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高危因素
A:免疫分型为早期前B型 B:染色体数目为高二倍体 C:泼尼松诱导治疗第8天外周血幼稚细胞为2.0x10
/L D:诊断时白细胞数20x10
/L E:年龄5岁
患儿女,5岁。发热1个月,伴双下肢疼痛1周入院。体检:体温38.5℃,稍苍白,下肢有少许散在出血点,浅淋巴结易触及,如绿豆至黄豆大,心,肺无异常,肝肋下2cm,脾不肿大,双下肢无明显关节红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数12x10
/L,中性粒细胞0.30,淋巴细胞0.70,骨髓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如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应首先采取下列哪项治疗措施
A:规则三联鞘内注射8次 B:全身重新诱导缓解 C:大剂量MTX D:颅脑放射治疗 E:造血干细胞移植
某男,36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10
/L,血小板为50×10
/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
本例的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可能的特征变化有
A:胞质少,有空泡 B:细胞体积小,染色质较粗 C: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染色质疏松 D:以中晚期阶段的幼稚细胞为主,核浆发育不平衡 E: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
某男性患者,18岁,不规则发热10d,鼻衄及牙龈出血1周来诊。体检:体温39.2℃,胸骨中下段有明显压痛,脾肋下2cm。检验:Hb 80g/L,WBC 22×10
/L,血小板50×10
/L,外周血有异常细胞,骨髓涂片原始细胞占0.80(80%),细胞化学染色POX部分阳性,PAS(-),NSE阳性,部分能被氟化钠抑制。
本例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其FAB分型是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
型) B:急非淋白血病M
型 C: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
型) D: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
型) E: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
型)
某男性患者,54岁,消瘦、乏力5个月。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自觉体重减轻,后出现低热,体温在37.2℃左右,自诉有盗汗。3天前行血常规发现白细胞明显高于正常,行骨穿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并无头晕头疼,无口腔或鼻出血,无腹痛腹胀腹泻症状,精神饮食睡眠可,体重下降约10kg。查体:T36.3℃,P84次/分,R18次/分,BP110/70mmHg。神清,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周身皮肤及黏膜无出血点及瘀斑,胸骨无压痛,心肺未及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未触及,脾大,平脐,质硬,无触痛,肝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
慢粒的特征性改变有
A:Ph"染色体阳性 B:BCR-ABL融合基因阳性 C: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 D:CBFβ-MYH11融合基因阳性 E:骨髓增生活跃,以粒系为主,其中中幼、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 F:骨髓增生活跃,以粒系为主,其中原粒细胞明显增多 G:偶见Gaucher细胞 H:NAP强阳性 I:粒细胞胞浆常有中毒颗粒和空泡
某男,36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10
/L,血小板为50×10
/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
本例的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可能的特征变化有
A:胞质少,有空泡 B:细胞体积小,染色质较粗 C: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染色质疏松 D:以中晚期阶段的幼稚细胞为主,核浆发育不平衡 E: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