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75岁,因贫血,发热,左上肢骨痛,活动后加剧入院。查体发现贫血貌,胸骨压痛不明显,左上肢按压痛,双下肢皮肤有少量出血点。实验室检查:WBC 3.8x10/L,Hb 89 g/L,尿蛋白(+),血沉105 mm/h(魏氏法)。X线检查发现头盖骨等处有“溶骨性”病变。

临床上,某些疾病的血象和骨髓象变化不一致,应注意鉴别,综合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脾功能亢进与急性白血病可表现为血象相似 B: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骨髓象与血象均有显著变化 C: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象均可表现为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D:多发性骨髓瘤血象变化不显著 E:类白血病反应骨髓象和血象均有显著变化 F:CML与类白血病反应血象相似 G:戈谢细胞在骨髓和外周血中均可找到

患者,女性,46岁。因乏力,左上腹部饱胀就诊。查体:贫血貌,胸骨压痛明显,脾肋下5cm,质地坚硬。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5g/L,WBC为38x10/L,分类以中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嗜碱性粒细胞为8%,血小板为200x10/L。骨髓穿刺检查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骨髓象特征。

关于该病人的骨髓象描述,错误的是

A: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B:原粒和早幼粒细胞易见,原粒细胞大于10% C:嗜酸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D:粒细胞胞质中可偶见Auer小体 E:骨髓可发生轻度纤维化

急性白血病的血常规及骨髓象特点是

A: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低下 B: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分类以中,晚幼和杆状细胞为主 C: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分类以原始和早幼细胞为主 D:红系增生活跃,粒系和巨核细胞系多正常 E: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加

患者女,39岁,以"四肢麻木伴皮肤瘙痒3年"为主诉入院。患者偶有无明显诱因的头晕,逐渐加重,时有多汗,四肢麻木伴皮肤瘙痒,偶有眼花,视物不清。查体:面色潮红,口唇干,色暗红,结膜略充血。辅助检查:肝胆脾彩超示肝实质回声增强,脾大。血常规:白细胞14.25x10/L,血红蛋白198g/L,血小板448x10/L。骨髓象检查示"骨髓增生性疾病"。

下列属于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是

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脾功能亢进 E:多发性骨髓瘤 F: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G:慢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H: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I: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 J:再生障碍性贫血

某女性患者,20岁,因“发热、咽痛1周”来诊。经血常规和骨髓象检查,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入院接受化学治疗。

关于化学治疗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长春新碱--末梢神经炎 B:甲氨蝶呤--口腔黏膜溃疡 C:柔红霉素--心脏毒性 D:泼尼松--类库欣综合征 E:阿糖胞苷--出血性膀胱炎

血常规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示增生低下,三系造血细胞减少。这样的血常规和骨髓象符合

A:脾功能亢进 B: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 C:严重的缺铁性贫血 D:骨髓纤维化 E:再生障碍性贫血

 某女性患者,21岁,因“发热、咽痛1周”来诊。经血常规和骨髓象检查,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入院接受化学治疗。

关于化学治疗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叙述错误的是

A:长春新碱-末梢神经炎 B:甲氨蝶呤-口腔黏膜溃疡 C:柔红霉素-心脏毒性 D:泼尼松-类库欣综合征 E:阿糖胞苷-出血性膀胱炎

血常规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示增生低下,三系造血细胞减少。这样的血常规和骨髓象符合()

A:脾功能亢进 B: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 C:严重的缺铁性贫血 D:骨髓纤维化 E:再生障碍性贫血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