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0岁,发热1周,意识淡漠1 d入院。查体:体温40℃,球结膜及前臂皮肤有片状出血,BP 80/50 mmHg(10.6/6.7 kPa),HR 140次/min。实验室检查:Hb 90 g/L,WBC 21x10
/L,血小板52x10
/L,血培养大肠杆菌生长,Fg 2.0 g/L,PT 15 s(对照11 s),诊断为大肠杆菌脓毒症,并发DIC可能。
关于DI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IC不是一种独立的凝血障碍性疾病 B:高凝期,消耗性低凝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3个阶段不能截然分开 C:临床上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D:急性早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微血管广泛血栓形成 E:急性DIC如不及时抢救,预后严重
男性,52岁,1个月前皮肤感染,两周前出现浮肿。1周来尿少,血压高,化验尿蛋白(+++),沉渣镜检RBC 20~30个/HP,血肌酐270μmol/L,尿素氮15 mmoL/L,血3降低,肾穿刺病理证实为"急性肾小球肾炎"
与急性肾小球肾炎预后无关的因素是
A:镜下血尿 B:大量蛋白尿 C:老年 D:持续高血压 E:肾功能损害
患者,男,25岁。发热,咽痛2周后,尿蛋白(++)红细胞15~20/HP,血Cr180μmml/L,血C
降低,肾活检符合急性肾小球肾炎。
提问: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是
A:基膜抗体介导 B:沉着的循环免疫复合物介导 C:原位形成免疫复合物介导 D:细胞免疫介导 E:其他炎症介导
急性DIC
A:起病急,出血,休克明显 B:无DIC临床表现 C:常见于肿瘤转移,白血病或死胎滞留,症状可在数周出现 D: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改变 E:出血不严重,高凝状态明显,病程长
男患儿,8岁,因“急性肾小球肾炎伴严重循环充血”住院,住院当天排出液量为300 ml。
急性肾小球肾炎恢复正常活动的指标是
A:水肿消退 B:血压正常 C:血尿消失 D:红细胞沉降率正常 E:Addis计数正常
某男性患者,16岁,因头痛、眼睑水肿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尿少住院治疗。查体:血压180/100mmHg;尿常规:蛋白(++),可见管型,红细胞(+)。临床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少尿期,每天钠摄入量应控制在
A:<500mg B:<1000mg C:<3000mg D:<5000mg E:<6000mg
某男性患者,53岁,1个月前有皮肤感染史,浮肿两周,尿少1周,血压165/100mmHg,化验尿蛋白(+++),尿沉渣镜检BBC20~30/HP,血肌酐300μmol/L,尿素氮16.7mmol/L,血清C3降低,肾穿刺病理证实为"急性肾小球肾炎"
与急性肾小球肾炎预后无关的因素是
A:大量蛋白尿 B:持续高血压 C:肾功能损害 D:镜下血尿 E:老年
某男性患者,53岁,1个月前皮肤感染,两周前出现浮肿。1周来尿少,血压高,化验尿蛋白(+++),沉渣镜检RBC20~30/HP,血肌酐270μmol/L,尿素氮15mmol/L,血C3降低,肾穿刺病理证实为"急性肾小球肾炎"。
与急性肾小球肾炎预后无关的因素是
A:镜下血尿 B:大量蛋白尿 C:老年 D:持续高血压 E:肾功能损害
患儿男,7岁,因“急性肾小球肾炎伴严重循环充血”住院,住院当天排出液量为300 ml。
急性肾小球肾炎恢复正常活动的指标是
A:水肿消退 B:血压正常 C:血尿消失 D:红细胞沉降率正常 E:Addis计数正常
某男性患者,25岁。发热,咽痛2周后,尿蛋白(++)红细胞15~20/HP,血Cr180μmml/L,血C 降低,肾活检符合急性肾小球肾炎。
提问: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是
A:基膜抗体介导 B:沉着的循环免疫复合物介导 C:原位形成免疫复合物介导 D:细胞免疫介导 E:其他炎症介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