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63岁。中上腹反复发作节律性疼痛3个月余,加重1周,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3年,每日1次,饭前口服100mg。胃镜检查示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

该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案可选择

A: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 B: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四环素 C:阿莫西林+甲硝唑 D:铋制剂+阿莫西林+四环素 E:铋制剂+四环素

对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病人联合应用兰索拉陛唑、阿莫西林和替硝唑治疗。

提示 抗菌药物根据作用性质可分为,繁殖期或速效杀菌剂、静止期杀菌剂、速效抑菌剂和慢效抑菌剂等四大类。下列描述正确的有哪些

A:青霉素类为繁殖期杀菌剂 B:头孢霉素类为繁殖期杀菌剂 C:大环内酯类为静止期杀菌剂 D:林可霉素为静止期杀菌剂 E:四环素类为速效抑菌剂 F:磺胺类为慢效抑菌剂 G:氨基糖苷类为速效抑菌剂

某女性患者,64岁,中上腹反复发作节律性疼痛3个月余,加重1周,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3年,每日1次,饭前口服100mg。胃镜检查示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

该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案可选择

A: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 B: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四环素 C:阿莫西林+甲硝唑 D:铋制剂+阿莫西林+四环素 E:铋制剂+四环素

毛某,女,35岁,胃痛严重,食欲不振。胃镜检查发现胃部溃疡,怀疑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溃疡。

镜检时,幽门螺杆菌的菌体形态应该是

A:革兰阴性球杆菌 B:革兰阴性短杆菌 C:革兰阳性短杆菌 D:革兰阳性弯曲杆菌,呈弧形、S形或螺旋状 E:革兰阴性弯曲杆菌,呈弧形、S形或螺旋状

毛某,女,35岁,胃痛严重,食欲不振。胃镜检查发现胃部溃疡,怀疑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溃疡。

分离培养时,幽门螺杆菌的培养环境要求是

A:无氧,低湿度 B:无氧,高湿度 C:微需氧,低湿度 D:微需氧,高湿度 E:专性需氧,高或低湿度

毛某,女,35岁,胃痛严重,食欲不振。胃镜检查发现胃部溃疡,怀疑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溃疡。

初次分离幽门螺杆菌,需培养的时间是

A:1~2天 B:2~3天 C:3~4天 D:4~6天 E:1~2周

毛某,女,35岁,胃痛严重,食欲不振。胃镜检查发现胃部溃疡,怀疑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溃疡。

幽门螺杆菌的生长温度是

A:16℃ B:25℃ C:37℃ D:40℃ E:43℃

毛某,女,35岁,胃痛严重,食欲不振。胃镜检查发现胃部溃疡,怀疑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溃疡。

幽门螺杆菌是

A:非自身免疫性慢性食道炎的病原菌 B:非自身免疫性慢性胃炎的病原菌 C:非自身免疫性慢性结肠炎的病原菌 D:非自身免疫性慢性直肠癌的病原菌 E:非自身免疫性慢性结肠癌的病原菌

毛某,女,35岁,胃痛严重,食欲不振。胃镜检查发现胃部溃疡,怀疑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溃疡。

幽门螺杆菌的抵抗力是

A:对干燥敏感,对热不敏感 B:对热敏感,对干燥不敏感 C:对热和干燥都不敏感 D:对热、干燥敏感,空气中放置3小时即死亡 E:空气中放置24小时仍可存活

为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开展以下研究:(1)调查某地324名幽门螺杆菌感染者,10年中有11%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而133例非感染者仅有0.8%发生十二指肠溃疡,RR=13.75。(2)临床预后比较抗菌治疗组:用三联抗菌清除幽门螺杆菌,该组溃疡复发率为0。非抗菌治疗组:用组胺拮抗剂治疗,该组溃疡复发率为60%~80%。结论:幽门螺杆菌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之一。

用三联抗生素清除幽门螺杆菌后,复发率为0,而不清除幽门螺杆菌,溃疡复发率为60%~80%。该结果符合病因判断标准中的

A:关联的可重复性 B:剂量-反应关系 C:关联的特异性 D:合理性证据 E:终止效应证据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