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35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x10
/L,血小板为50x10
/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
本例的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可能的特征变化有
A:胞质少,有空泡 B:细胞体积小,染色质较粗 C: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染色质疏松 D:以中晚期阶段的幼稚细胞为主,核浆发育不平衡 E: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
男,19岁,发热,牙龈出血10天,实验室检查:Hb75g/L,WBC2.0x10
/L,细胞分类示: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25%,单核细胞5%,PLT23x10
/L,骨髓检查显示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占35%,早幼粒细胞占16%。
骨髓,血象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40%,原始细胞化学染色结果:POX(+),NAP积分5分,NBE(-)。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某男,农民,25岁。低热、纳差、消瘦半年就诊。体检:轻度贫血貌,脾脐下3 cm,右缘过中线2 cm。化验:Hh 90/L,WBC 262×10
/L,血小板460×10
/L,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0.06(6%),积分8分。骨髓涂片符合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髓象改变,染色体检查Ph(+)。
[假设信息]假如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有高热,贫血进行性加重,骨髓检查原始细胞0.45(45%),细胞化学染色:POx强阳性,PAS(-),NSE中度阳性,不被氟化钠抑制。此时治疗选择是
A:骨髓移植 B:DA方案化学治疗 C:VDP方案化学治疗 D:干扰素治疗 E:小剂量阿糖胞苷
某女,25岁,发热、伴牙龈反复出血2周,查皮肤粘膜有出血点,胸骨下段有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外周血可见幼稚细胞,约占45%。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早幼粒细胞66%,胞浆易见Aure小体。
为确定白血病类型,首选以下哪项骨髓细胞的组织化学检查
A:过氧化酶 B:非特异性酯酶 C:苏丹黑染色 D:糖原染色 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某女性患者,28岁,自述半年来头晕、乏力。血常规:RBC2.9×10
/L,Hb50g/L,WBC5.4×10
/L,MCV71fl,MCH24pg,MCHC30%。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中、晚幼红细胞多见,胞质少,染色偏蓝。
欲作化学染色进行鉴别诊断,以下是最佳选择的是
A:POX B:SBB C:PAS D:NAP E:铁染色
某男,36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10
/L,血小板为50×10
/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
本例的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可能的特征变化有
A:胞质少,有空泡 B:细胞体积小,染色质较粗 C: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染色质疏松 D:以中晚期阶段的幼稚细胞为主,核浆发育不平衡 E: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
某女性患者,28岁。自述半年来头晕、乏力。血常规:RBR:2.9×10
/L,Hb50g/L,WBC5.4×10
/L,MCV71fl,MCH24pg,MCHC30%。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中、晚幼红细胞多见。胞质少,染色偏蓝。
欲作化学染色进行鉴别诊断,以下是最佳选择的是
A:POX B:SBB C:PAS D:NAP E:铁染色
某男,36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10
/L,血小板为50×10
/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
本例的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可能的特征变化有
A:胞质少,有空泡 B:细胞体积小,染色质较粗 C: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染色质疏松 D:以中晚期阶段的幼稚细胞为主,核浆发育不平衡 E: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