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35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x10
/L,血小板为50x10
/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
本例的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可能的特征变化有
A:胞质少,有空泡 B:细胞体积小,染色质较粗 C: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染色质疏松 D:以中晚期阶段的幼稚细胞为主,核浆发育不平衡 E: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
女性,20岁。头昏乏力,鼻出血伴牙龈出血1周,HGB82g/L,WBC45x10
/L,PLT25x10
/L,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0.5,早幼粒细胞0.21,POX强阳性,NAP阴性,非特异性酯酶部分呈阳性反应,不被NaF抑制。
有关AML的分型正确的是
A:M
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B:M
E
嗜碱性粒细胞在NEC中≥5% C:M
原单核细胞≥80% D:M
骨髓无嗜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 E:M
原粒细胞占NEC的90%以上 F:M
骨髓中幼红细胞≥30% G:APL骨髓中早幼粒细胞在NEC中>30% H:AMeL血小板抗原(+)
某男,农民,25岁。低热、纳差、消瘦半年就诊。体检:轻度贫血貌,脾脐下3 cm,右缘过中线2 cm。化验:Hh 90/L,WBC 262×10
/L,血小板460×10
/L,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0.06(6%),积分8分。骨髓涂片符合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髓象改变,染色体检查Ph(+)。
[假设信息]假如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有高热,贫血进行性加重,骨髓检查原始细胞0.45(45%),细胞化学染色:POx强阳性,PAS(-),NSE中度阳性,不被氟化钠抑制。此时治疗选择是
A:骨髓移植 B:DA方案化学治疗 C:VDP方案化学治疗 D:干扰素治疗 E:小剂量阿糖胞苷
某男性患者,31岁,发热2周,体检:T:38.0℃,皮肤针刺处可见大片瘀斑,胸骨压痛,心肺(-),肝脾不大,血常规:WBC2.2×10
/L,Hb97g/L,PLT14×10
/L,骨髓中幼稚细胞占91%,浆内颗粒粗大,POX染色强阳性。
提示:该患者纤维蛋白原1.0g/L,3P试验阳性,APTT60秒提问: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B: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血友病
某男,36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10
/L,血小板为50×10
/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
本例的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可能的特征变化有
A:胞质少,有空泡 B:细胞体积小,染色质较粗 C: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染色质疏松 D:以中晚期阶段的幼稚细胞为主,核浆发育不平衡 E: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
男性,35岁。牙龈出血、皮肤瘀斑及间断鼻出血10天入院。既往体健。化验血常规:Hb64g/l, WBC10.5×109/L, Plt26×1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可见胞浆中有较多颗粒及POX染色强阳性的细胞,部分可见成堆Auer小体,计数此种细胞占65%。
支持上述诊断的细胞免疫学表型是
A:CD10阳性、CD19阳性 B:CD13阳性、HLA-DR阳性 C:CD13阳性、HLA-DR阴性 D:CD41阳性、CD61阳性
骨髓转移性鳞状细胞癌与转移性腺癌的区别是前者可见()
A:巢状结构 B:癌巢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 C:癌细胞有角化现象 D:癌细胞呈条索及团块状 E:癌细胞核大,核仁大
骨髓转移性鳞状细胞癌与转移性腺癌的区别是前者可见()
A:巢状结构 B:癌巢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 C:癌细胞有角化现象 D:癌细胞呈条索及团块状 E:癌细胞核大,核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