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培养目的不同,进行真菌培养时需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法,即大培养和小培养。

关于大培养和小培养,叙述错误的是

A:大培养主要观察菌落生长,是鉴别真菌的方法之一 B:小培养用于观察真菌的自然形态结构特征及生长发育过程,以鉴定菌种 C:大培养试管法是真菌分离培养,传代和保存菌种最常用的方法 D:大培养平皿法可观察菌落形态,色素产生,供鉴定参考 E:大培养平皿法适用于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二相性真菌的培养

新生儿,3天,发热,血细菌培养阳性。该细菌的生物学性状是:37℃培养24小时生长良好,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狭窄β溶血环,在半固体培养基上呈倒伞形生长。怀疑为新生儿产单核李斯特菌感染

产单核李斯特菌属于

A:革兰阳性粗大杆菌 B:革兰阳性短小杆菌 C: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 D:革兰阳性有芽胞杆菌 E:革兰阴性粗大杆菌

新生儿,3天,发热,血细菌培养阳性。该细菌的生物学性状是:37℃培养24小时生长良好,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狭窄β溶血环,在半固体培养基上呈倒伞形生长。怀疑为新生儿产单核李斯特菌感染

经验治疗产单核李斯特菌感染的首选物是

A:青霉素 B:链霉素 C:四环素 D:氯霉素 E:氨苄青霉素

女性,48岁。5年前患右上肺结核,痰菌阳性,经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治疗6个月,痰菌转阴,病灶明显吸收,自行停药,未再随访。近1月来感乏力,2d前起咳嗽,痰中带血就诊。X线胸片示右上肺大片致密影,边缘不清,密度不均,高密度病灶部分隐约见有钙化。侧位病变位于肺上叶尖后段,呈团块状,约4cmx4.5cm大小,边界毛糙。家庭中近期有人患肺结核。

上例患者结核杆菌培养阳性,药物敏感试验对主要抗结核药物均耐药,其治疗应考虑

A:手术 B:增加药物组合品种 C:增加药物剂量 D:改用静脉给药途径 E:局部给药(雾化吸入)或静滴治疗

根据培养目的不同,进行真菌培养时需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法,即大培养和小培养。

关于大培养和小培养,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大培养主要观察菌落生长,是鉴别真菌的方法之一 B:小培养用于观察真菌的自然形态结构特征及生长发育过程,以鉴定菌种 C:大培养试管法是真菌分离培养、传代和保存菌种最常用的方法 D:大培养平皿法可观察菌落形态、色素产生,供鉴定参考 E:大培养平皿法适用于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二相性真菌的培养

某患者男性,19岁,发热2d后就诊。血培养阳性,肥达反应阳性。

进行粪便培养的最佳时间段为

A:发病后立即 B:发病第1周 C:发病第2周 D:发病第6周 E:整个病程

某女性患者,49岁,5年前患右上肺结核,痰菌阳性,经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治疗6个月,痰菌转阴,病灶明显吸收,自行停药,未再随访。近1月来感乏力,2d前起咳嗽,痰中带血就诊。X线胸片示右上肺大片密影,边缘不清,密度不均,高密度病灶部分隐约见有钙化。侧位病变位于肺上叶尖后段,呈团块状,约4cm×4.5cm大小,边界毛糙。家庭中近期有人患肺结核。

上例患者结核杆菌培养阳性,药物敏感试验对主要抗结核药物均耐药,其治疗应考虑

A:手术 B:增加药物组合品种 C:增加药物剂量 D:改用静脉给药途径 E:局部给药(雾化吸入或滴注)

某男性患者,24岁。一周前左手被铁钉刺伤,未作创面处理。近日,感头痛,咀嚼肌紧张酸痛,临床拟诊为破伤风。

如果是破伤风杆菌,送检伤口分泌物培养结果可出现的特点有

A:需氧培养24~48小时易出现呈薄膜状爬行物生长 B:需氧培养不生长 C:厌氧培养24~48小时出现扁平、灰白色、薄膜状边缘不齐的菌落 D:需氧培养24~48小时易出现单个菌落 E:厌氧培养24~48小时易出现单个菌落 F:厌氧培养24~48小时可出现β溶血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