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培养目的不同,进行真菌培养时需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法,即大培养和小培养。
关于大培养和小培养,叙述错误的是
A:大培养主要观察菌落生长,是鉴别真菌的方法之一 B:小培养用于观察真菌的自然形态结构特征及生长发育过程,以鉴定菌种 C:大培养试管法是真菌分离培养,传代和保存菌种最常用的方法 D:大培养平皿法可观察菌落形态,色素产生,供鉴定参考 E:大培养平皿法适用于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二相性真菌的培养
女性,48岁,5年前患右上肺结核,痰菌阳性,经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治疗6个月,痰菌转阴,病灶明显吸收,自行停药,未再随访。近1月来感乏力,2d前起咳嗽,痰中带血就诊。X线胸片示右上肺大片密影,边缘不清,密度不均,高密度病灶部分隐约见有钙化。侧位病变位于肺上叶尖后段,呈团块状,约4cmx4.5cm大小,边界毛糙。家庭中近期有人患肺结核。
上例患者结核杆菌培养阳性,药物敏感试验对主要抗结核药物均耐药,其治疗应考虑
A:手术 B:增加药物组合品种 C:增加药物剂量 D:改用静脉给药途径 E:局部给药(雾化吸入或滴注)
一位住院患者,住院15日后出现类似伤寒症状,病情较轻,发热38℃,腹泻,腹部疼痛,粪便培养鼠伤寒沙门菌阳性。该患者发病前这个病室有一类似症状患者,两人有食物交换。
感染途径是:
A:经手 B:医疗用品 C:血液制品 D:输液制品 E:经食物
女性,48岁。5年前患右上肺结核,痰菌阳性,经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治疗6个月,痰菌转阴,病灶明显吸收,自行停药,未再随访。近1月来感乏力,2d前起咳嗽,痰中带血就诊。X线胸片示右上肺大片致密影,边缘不清,密度不均,高密度病灶部分隐约见有钙化。侧位病变位于肺上叶尖后段,呈团块状,约4cmx4.5cm大小,边界毛糙。家庭中近期有人患肺结核。
上例患者结核杆菌培养阳性,药物敏感试验对主要抗结核药物均耐药,其治疗应考虑
A:手术 B:增加药物组合品种 C:增加药物剂量 D:改用静脉给药途径 E:局部给药(雾化吸入)或静滴治疗
根据培养目的不同,进行真菌培养时需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法,即大培养和小培养。
关于大培养和小培养,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大培养主要观察菌落生长,是鉴别真菌的方法之一 B:小培养用于观察真菌的自然形态结构特征及生长发育过程,以鉴定菌种 C:大培养试管法是真菌分离培养、传代和保存菌种最常用的方法 D:大培养平皿法可观察菌落形态、色素产生,供鉴定参考 E:大培养平皿法适用于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二相性真菌的培养
某患者男性,19岁,发热2d后就诊。血培养阳性,肥达反应阳性。
进行粪便培养的最佳时间段为
A:发病后立即 B:发病第1周 C:发病第2周 D:发病第6周 E:整个病程
某患者男性,19岁,发热2d后就诊。血培养阳性,肥达反应阳性。
该病原菌的特性不包括
A:触酶阴性 B:可致肠热症 C:以O抗原分群 D:H2S试验阳性 E:氧化酶试验阴性
某女性患者,49岁,5年前患右上肺结核,痰菌阳性,经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治疗6个月,痰菌转阴,病灶明显吸收,自行停药,未再随访。近1月来感乏力,2d前起咳嗽,痰中带血就诊。X线胸片示右上肺大片致密影,边缘不清,密度不均,高密度病灶部分隐约见有钙化。侧位病变位于肺上叶尖后段,呈团块状,约4cm×4.5cm大小,边界毛糙。家庭中近期有人患肺结核。
上例患者结核杆菌培养阳性,药物敏感试验对主要抗结核药物均耐药,其治疗应考虑
A:手术 B:增加药物组合品种 C:增加药物剂量 D:改用静脉给药途径 E:局部给药(雾化吸入)或静滴治疗
某女性患者,49岁,5年前患右上肺结核,痰菌阳性,经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治疗6个月,痰菌转阴,病灶明显吸收,自行停药,未再随访。近1月来感乏力,2d前起咳嗽,痰中带血就诊。X线胸片示右上肺大片密影,边缘不清,密度不均,高密度病灶部分隐约见有钙化。侧位病变位于肺上叶尖后段,呈团块状,约4cm×4.5cm大小,边界毛糙。家庭中近期有人患肺结核。
上例患者结核杆菌培养阳性,药物敏感试验对主要抗结核药物均耐药,其治疗应考虑
A:手术 B:增加药物组合品种 C:增加药物剂量 D:改用静脉给药途径 E:局部给药(雾化吸入或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