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7岁,因头痛,头晕,乏力,心悸,四肢发麻,身体不适就诊。查体:面色深红,略发绀,口唇及黏膜紫红,下肢肿胀并发现有发绀,脾大,心,肺正常,其他未见异常。血常规检查红细胞7.20x10
/L,血红蛋白227 g/L,白细胞计数18.2x10
/L,血小板623x10
/L。骨髓穿刺:干抽现象,深红色。
如拟诊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首选的鉴别试验是
A:红细胞容量绝对值 B:抗人球蛋白试验和血红蛋白电泳 C:骨髓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 D:血型糖蛋白分析 E:BFU-E造血细胞培养 F:血清EPO水平
患者男,67岁,因头痛,头晕,乏力,心悸,四肢发麻,身体不适就诊。查体:面色深红,略发绀,口唇及黏膜紫红,下肢肿胀并发现有发绀,脾大,心,肺正常,其他未见异常。血常规检查红细胞7.20x10
/L,血红蛋白227 g/L,白细胞计数18.2x10
/L,血小板623x10
/L。骨髓穿刺:干抽现象,深红色。
拟排除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主要依据是
A:红细胞持续增多 B:全血细胞增多 C:脾肿大 D:四肢发麻 E:口唇及黏膜紫红 F:下肢肿胀并发现有发绀
病历摘要:男,43岁,育3子,因头昏乏力,面色苍白一年来就诊。既往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年;检验结果:红细胞2.5x10
/L,Hb 60g/L,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血清铁蛋白10μg/L。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下列哪些符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血象特征
A:血小板增多 B:白细胞增多 C: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 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值增加 E:血沉增加
病历摘要:男,43岁,育3子,因头昏乏力,面色苍白一年来就诊。既往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年;检验结果:红细胞2.5x10
/L,Hb 60g/L,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血清铁蛋白10μg/L。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哪些实验室检查特征
A: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B:骨髓中各系细胞形态基本正常 C:血清铁增加 D:骨髓铁增加 E:维生素B
正常
患者贫血临床表现,肝,脾肿大,血红蛋白74g/L,网织红细胞15%,白细胞,血小板正常,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Coombs试验阴性;Ham试验阴性,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正常;自溶试验增强,加葡萄糖不纠正,加ATP纠正,诊断为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该例中网织红细胞15%,可除外哪种贫血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G-6-PD缺乏症 E: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男,33岁,有贫血临床表现,肝,脾肿大;血红蛋白74g/L,网织红细胞15%,白细胞,血小板正常,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Coombs试验(-);Ham试验(-),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正常;自溶试验增强,加葡萄糖不纠正,加ATP纠正,诊断为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该例中网织红细胞15%,可除外哪种贫血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G6PD缺乏症 E: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男性患者,成年发病,表现为贫血,黄疸和脾大,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幼红细胞增生,球形红细胞增多>10%,红细胞渗透性脆性增高。家族史阳性。
该患者应诊断为
A:慢性溶血性贫血 B:急性溶血性贫血 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D:缺铁性贫血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某男性患者,成年发病,表现为贫血、黄疸和脾大,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幼红细胞增生,球形红细胞增多>10%,红细胞渗透性脆性增高。家族史阳性。
该患者应诊断为
A:慢性溶血性贫血 B:急性溶血性贫血 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D:缺铁性贫血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某患者女性,30岁,Hb80g/L,涂片可见椭圆形红细胞增多
若椭圆形红细胞占18%,主要见于
A:正常人 B:缺铁性贫血 C:大细胞性贫血 D:镰形细胞贫血 E: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某患者女性,30岁,Hb80g/L,涂片可见椭圆形红细胞增多
若椭圆形红细胞占55%,主要见于
A:骨髓纤维化 B:缺铁性贫血 C:大细胞性贫血 D:镰形细胞贫血 E: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